耒耜类农具的命名及相关问题探究
本文选题:耒 切入点:耜 出处:《农业考古》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耒耜的形制及作用等问题,一直是聚讼之府,历代学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定义农器,后人不加辨别加以引用,造成诸多舛误。根据历史文献及相关的考古资料,笔者以为,耒与耜初为不同的农具,随着铁器应用以及在农具刃部套嵌金属刀做法的普及,传统的耒、耜已消失不存,一种新出现的"歧头两金"农具,继承了耒、耜的形制及特点,因"歧头"具有耒的特点,套嵌的"金"与耜相似,这种农具便被附会为"耒耜"。耒耜虽在魏晋已逐步消亡,但作为上古农业代表,享有了极高的地位。
[Abstract]:The shape and function of Leisi have always been the place of litigation. The scholars of all dynasties defined the farm war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point of view, and later generations did not distinguish and quote it, resulting in many mistakes.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related archaeological data, the author thinks, Lei and Si are different agricultural too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ir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metal knife embedding in the edge of agricultural tools, the traditional Lei and Si have disappeared, and a new type of "Qifirst two Gold" agricultural tools has inherited the sha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i and Si. Because "Qitou"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i, the embedded "gold" is similar to Si, and this kind of agricultural tool will be attached as "Leisi". Leisi has gradually died out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but as a representative of ancient agriculture, it enjoys a very high statu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宿迁青墩遗址与苏北乡村社会遗存考古研究”(项目编号:11LSC010)
【分类号】:K8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常叙;;耒耜的起原和v|展[J];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1956年02期
2 刘志远;;成都天回山崖墓清理记[J];考古学报;1958年01期
3 徐中舒;;耒耜考[J];农业考古;1983年01期
4 徐中舒;;耒耜考(续)[J];农业考古;1983年02期
5 黄崇岳;岭南地区的牛耕与耕牛崇拜[J];农业考古;2005年01期
6 李伟男,王昌辉;河南南阳首次发现持“双齿耒”农夫俑群[J];农业考古;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麦小宇;;“雷神”小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夏超雄;汉墓壁画、画象石题材内容试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3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的宗教民俗——以神祗奉祀为中心的探讨[J];北京历史文化研究;2007年01期
4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宗教民俗的社会功能试探[J];北京历史文化研究;2007年02期
5 罗开玉;;秦汉三国时期成都商业大都会的建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蔡定益;;论景德镇瓷业与关帝信仰[J];沧桑;2012年02期
7 李志鸿;神圣的帷幕:民众思想世界中的雷神崇拜[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潘荣阳;;台湾戏神雷海青信仰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齐东方;;拊葬墓与古代家庭[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05期
10 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J];古今农业;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武玮;张建民;;汉代手抱鱼陶器座的定名及图像释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史宏蕾;;晋南稷王文化田野考察研究与新绛稷益庙壁画图像文化探索[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宗教民俗的社会功能试探[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5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的宗教民俗——以神祗奉祀为中心的探讨[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6 程守祯;;扁鹊信仰中的民俗象征符号类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李雪山;商代封国方国及其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3 罗二虎;西南汉代画像与画像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学兰;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人团体习惯法的演化[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宋志东;近代山东商人的经营活动及其经营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9 王谋寅;道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刘洋;秦汉豪强地主犯罪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田R菽,
本文编号:1643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43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