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中心城市民航运输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民航运输业 切入点:旅游产业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关键的交通要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出行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选择航空交通出行人的数量在快速上升,民航运输问题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已经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选择中国19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分析各城市民航运输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问题。通过构建民航运输业与旅游产业协同评价模型,并依据各城市的发展情况,计算得到19个城市民航运输业与旅游产业协同状态。结果显示:19个城市的整体协同发展指数为0.4312,处于勉强协同状态。根据具体的计算结果,19个城市可以划分为优质协同、中级协同、初级协同、勉强协同、轻度失调、濒临失调、严重失调7个类型,其中8个城市处于初级协同以上的状态,11个城市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needs to rely on the key traffic factor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way tourists travel is also changing, and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choose air traffic travel is rising rapidl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ivi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chooses 19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ivi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various cities.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civi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an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ach 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index of 19 cities is 0.4312, which is barely coordinat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alculation results, 19 ci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high quality coordination. There are 7 types of intermediate coordination, primary coordination, barely coordination, slight maladjustment, borderline maladjustment and serious maladjustment. Among them, 8 cities are in the state of primary coordination and 11 cities are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maladjustment.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037,713030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2YJ C630230)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218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 JY067)
【分类号】:F562;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蓓,李艳娜;我国民航运输机场布局与旅游资源开发互动关系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年06期
2 何调霞;黄成林;梁双波;;中国旅游业发展与航空运输业关联分析[J];热带地理;2007年04期
3 杨秀云;毛舒怡;张宁;;机场发展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贡献性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6期
4 胡道华;赵黎明;;我国旅游业与民航客运业相关性研究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9期
5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3 周建波;王小燕;;城市品牌经济与市场环境耦合状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4 俞金国;王丽华;;大连建成区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变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年05期
5 张燕;吴玉鸣;;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6 马利邦;牛叔文;李怡欣;;甘肃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量化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5期
7 吐尔逊·艾山;孜比布拉·司马义;;南疆铁路沿线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8 武京涛;涂建军;阎晓;周艳;;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9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J];城市规划;2012年05期
10 孙爱军;吴钧;刘国光;庞金亮;;交通与城市化的耦合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交通;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姚成胜;;福建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研究[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赵兵;;区域城市化与景观格局演变耦合性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芳;段汉明;张婷;;高密度城镇经济与绿洲生态协调发展趋势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8 张旺;周跃云;;中国“新四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与测度分析[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韦薇;县域城乡一体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相关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肖红艳;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孙淑芬;民航运输机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张宝生;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长沙市城市化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柯贞;西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3 冯小杰;城市增长边界(UGBs)理论与应用探析[D];西北大学;2011年
4 赖声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莉;咸阳市城市化水平与资源压力的定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娜;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与水资源交互耦合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明妮;新建支线机场通航可行性论证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冯文杰;基于广佛同城化的物流一体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闫超;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安徽省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张建军;黄土高塬沟壑区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蓓,李艳娜;我国民航运输机场布局与旅游资源开发互动关系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年06期
2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3 朱迎波,葛全胜,魏小安,董培南,何连生,彭唬;SARS对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影响的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5期
4 周蓓;孙华程;;九黄机场对九寨沟国内旅游者结构与行为的影响[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彭新育,吴甫成,傅尔林;评价旅游景点经济价值的数学模型[J];经济地理;2000年04期
6 曹允春;中枢机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地理;2001年02期
7 王进胜;朱维贵;;浅论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机场商业化开发模式”的意义及实践[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6期
8 尚晓丽;丁燕;蔡灵洁;;湖南省航空旅游研究[J];绿色大世界;2007年Z1期
9 周蓓,孙华程;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格局与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初探[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2006年民航客运市场结构调查与分析[J];中国民用航空;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颖慧;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关系分析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公达;薛鸣枝;;我国民航运输业融入现代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刘文英;;我国民航运输业的经济特征及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07年26期
3 李铮;;空中交通管制员培训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08期
4 王勇;姜洋;;中国民航运输业市场化改革变迁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9年08期
5 于剑;;提升我国民航运输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J];综合运输;2008年11期
6 龙继林;刘光才;;民航运输在未来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定位与发展[J];综合运输;2011年07期
7 叶荣臻;“宠儿”不再 何去何从?──对1998/1999我国民航运输市场行为的思考[J];中国民用航空;1999年02期
8 胡临春;;中国民航运输业放松管制的路径选择[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05年04期
9 路荣;毛加强;;《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朱传华;;对民航运输业成本控制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雯;;中国民航运输业管制进程及趋势——美国经验借鉴[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刘春玲;;“大西柏坡”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机制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戴斌;;旅游学人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国家战略中的学术使命[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谢春山;夏正超;汤潇;;试论辽宁旅游产业的区域特征与区域整合[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6 李全武;康江峰;;宝鸡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义刚;王波;孙超;毕恩贵;;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交通策略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春雷;;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帆;;对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的几点思考[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菲菲;;图书馆与知识经济协同发展[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晶 实习生 杨阳;环鄱阳湖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N];江西日报;2008年
2 ;就《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答记者问[N];商丘日报;2008年
3 洱源县委宣传部 宝永康 王灿鑫;对洱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N];大理日报(汉);2009年
4 记者 李天涛;凤凰旅游产业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N];团结报;2009年
5 记者陈红娟;研究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等问题[N];铜川日报;2009年
6 白永德;旅游产业发展重点确定[N];玉溪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鑫 实习生 申肖玲;县域旅游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新热点[N];陕西日报;2009年
8 记者 裴聪 王珊;当雄县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N];西藏日报;2009年
9 陈昊;达日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N];果洛报;2010年
10 记者 顾海燕;旅游产业发展专题研究班开班[N];泰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秦玄;中国民航运输业发展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江秀辉;中国民航运输业市场化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张建民;日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宋咏梅;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测评及显化机制研究:以陕西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瑶亭;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陶表红;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程南洋;基于资源约束的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黄建伟;自然垄断产业的组织演化与规制调整[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10 徐孝勇;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关于中远博鳌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强海涛;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余晓龙;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林邡;县域旅游产业集聚探讨[D];厦门大学;2008年
5 杨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6 李孝辉;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5年
8 陈英;基于博弈论的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9 安淑名;景泰县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吴国燕;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52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5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