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旅游结构性增长的驱动力——基于广州和西安的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旅游 切入点:城市功能 出处:《人文地理》2014年05期
【摘要】:以广州和西安两个省会大城市为例,通过比较广州和西安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差异,指出广州城市旅游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增长,而西安城市旅游的结构性增长不明显。进一步基于层次与等级的旅游供给分析框架,解释大城市旅游结构性增长的驱动力。研究表明,城市功能和地位的提升是大城市旅游的结构性增长的主导驱动力。大城市要实现旅游的结构性增长,要重点提升旅游相关的城市功能和地位,如政治、文化、现代服务业、交通、商业和城市接待功能等,并配合旅游核心要素的建设以及旅游主题和特色的营造。结构性增长是判断大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指导大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参照。
[Abstract]:Taking Guangzhou and Xi'an as an exampl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urban tourism of Guangzhou has a significant structural growth, but the structural growth of tourism in Xi'an is not obvious, by comparing the growth difference of tourist population and tourism income between Guangzhou and Xi'an.Furthermore, the hierarchical and hierarchical framework of tourism supply analysis is used to explain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structural growth of tourism in big citie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omotion of urban function and status is the leading driving force of the structural growth of tourism in big citie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ructural growth of tourism, big cities should focus on enhancing the functions and status of cities related to tourism, such as politics, culture, modern service, transportation, commerce and city reception, etc.And cooperat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tourism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theme and characteristics.Structural growth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ndex to judge the efficienc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big citi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reference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big citie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4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40000-3161113)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2 彭青;张骁鸣;曾国军;;广交会与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酒店空间格局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9年02期
3 彭华;试论经济中心型城市旅游的商务主导模式——以汕头市为例[J];地理科学;1999年02期
4 周一星,R.布雷德肖;中国城市(包括辖县)的工业职能分类——理论、方法和结果[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5 白凯;马耀峰;李天顺;孙天宇;;西安入境旅游者认知和感知价值与行为意图[J];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6 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7 马晓龙,吴必虎,贾媛媛;西安城市旅游产品组合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8 杨新军,张祖群;成熟型旅游地的RMIP拓展研究——西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思路[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9 马晓龙;;西安城市旅游形象再定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10 赵振斌;赵倩倩;;国际互联网上传播的西安旅游形象:分裂与整合[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瀚;;论我国区域旅游产业驱动力及其阶段性演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2 邹金浪;王金政;王鹏;乐文年;;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红壤丘陵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及驱动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3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张立生;;城市RBD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李晓莉;;城市形象与城市旅游关系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戴林琳;盖世杰;;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乡村节事及节事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以北京长哨营村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杨美玲;;陕西省延长县旅游形象策划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1期
8 毕爱萍;闲暇、旅游与人的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9 郭舒;城市旅游发展模式选择的三维依据框架[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10 刘沙;;成都城市游憩商业区(RBD)的形成及发展适宜度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祖群;;卢云亭学术生命路径与学术树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鹏;陆浩然;;珠三角地区城市职能分类与转变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4 吴学平;;煤炭城市发展问题研究述评[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谢宇;肖贵蓉;付金朋;;基于ANP的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杨小雨;于吉涛;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7 田大江;刘家明;王润;;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任佳;;中部城市会议特色商业区产业选择初探——以郑州市惠济会议特色商业区为例[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王恒;李悦铮;;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闫晓璐;苟倩莹;;满足多元需求的城市商圈的规划与建设——基于人群、空间和设施的特征判断与策略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小立;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宇;基于ANP的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华丽;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哈尔滨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付建新;基于分形理论的青海省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陈艳;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艳辉;城市旅游吸引物系统优化及其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会霞;新兴旅游目的地成长驱动因素及其成长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贺颖洁;国内乡村度假者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钱莉莉;基于TCM方法的淮北市采煤塌陷湿地游憩价值评估[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锦河;旅游区域形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白凯,马耀峰,周忠学;入境游客消费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石长波,黄清;基于DEA模型的旅游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4 韩凯,邹欣庆;基于空间感知规律的城市旅游形象比较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4期
5 秦学,陈晓艳;我国东西部城市旅游的差异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6 汪德根;;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7 金波,吴小根;中国旅游城市体系研究[J];城市研究;1999年05期
8 顾朝林,张勤;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理论与方法[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2期
9 朱文华;1997~1998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4期
10 陈为邦;城市发展的辩证思考[J];城乡建设;199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晓龙;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评价:1995-2005[D];中山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新建;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企业技术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燕娜;石培基;;近十年来国内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9年01期
2 刘德云;吕斌;;跨界城市旅游合作机制研究——基于案例的比较分析[J];城市问题;2009年03期
3 伍锋;;论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梁涛;;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城市旅游研究——以南宁为例[J];江苏商论;2010年11期
5 邬罡;;浅议城市旅游产业园规划[J];科技风;2010年05期
6 保继刚,朱z,
本文编号:1717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1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