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的客源地出游力测评研究——以福建省古田旅游区为例
本文选题:客源地 切入点:出游力 出处:《经济地理》2016年03期
【摘要】:以福建省古田旅游区为研究案例,剖析客源空间规模,梳理了客源地出游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推—阻—拉"测评模型,测算了古田旅游区的客源地出游力,分析了现实出游力和客源地出游力之间的分异格局。结论表明:1古田旅游区的客源地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和江西这3个省份,共包含52个县(市、区);2城镇就业人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私人汽车保有量、出游时间成本和旅游目的地的期待程度是影响古田旅游区的客源地出游力空间分异的主要指标;3古田旅游区的客源地可划分为强出游力地区、较强出游力地区、一般出游力地区和弱出游力地区这4个等级;4从现实出游力和客源地出游力间的分异情况来看,古田旅游区的客源市场潜力较大,有待深入挖掘。
[Abstract]:Taking the Gutian tourist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scale of tourist source, comb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t land travel capacity, puts forward a "push-blocking-pull" evaluation model, and calculates the tourist tourism capacity of Gutian tourist are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tern of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real travel power and the tourist land travel power.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tourist resources in the Gutian tourist area of 1 / 1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which include 52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cities and towns), the number of employed people, the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amount of private cars owned.The cost of travel time and the expectation degree of tourist destination are the main indexes that influence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t power of Gutian tourist area. The tourist source of Gutian tourist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strong tourist power area and strong tourist power area.From the view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and the tourist resources, the Gutian tourist area has a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tourist market, which needs to be excavated deeply.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剑;;旅游对客源地、目的地经济影响探析[J];当代经理人;2005年03期
2 德村志成;;访华日本国际客源市场之细分研究[J];旅游学刊;2007年01期
3 王景林;;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竞争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骆培聪;香港境外客源特征分析及旅游业展望[J];人文地理;1997年02期
5 潘凤英,刘庆友;南京境外客源市场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6 丁健,姚因全,周永章;广州高校旅游的客源市场研究——以中山大学(南校区)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7 郭剑英,王乃昂,熊明均;历史文化名城武威与敦煌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比较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8 游为民;;客源信息缺失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短板[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王丁玲;章锦河;王群;王浩;魏鸿雁;;红色旅游地客源市场结构研究——以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王静然;;泰山海外客源市场分析与开拓探讨[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德村志成;;访中日本国际客源市场之细分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2 董晓莉;廖仁静;;次级景点客源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珍珠泉景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月华;孙振楠;;从客源地市场分析谈碑林的营销策略[A];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燕;苏鹏;申涛;耿铭泽;田良;;海南外省游客客源市场特征初探[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高英伦;;湘西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朱同林;吴高华;;九华山客源地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市场调查与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维贤;黄山市开展旅游“三进”营销[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王兴斌;互送客源是区域旅游合作题中之义[N];中国旅游报;2011年
3 记者 刘桂丹 通讯员 文德绍;桂林正成为]\0山重要客源地[N];桂林日报;2005年
4 记者 高美梅邋实习生 孙梦滢;旅游业走出低迷全面复苏[N];无锡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璐瑶邋张齐;敲响新兴客源地市场大门[N];贵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成燕 通讯员 王芳;郑州旅游大篷车吸引华东五市人[N];郑州日报;2009年
7 高飞;无锡着力打通世博客源通道[N];无锡日报;2010年
8 记者 冯颖;邵琪伟会见马来西亚旅游部长[N];中国旅游报;2012年
9 东方;丽江吸引世界客源[N];云南经济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张亚武;我市已接待旅游专列包机32列(架)[N];洛阳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温江;新疆国内客源市场时空演变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2 要轶丽;西安及其毗邻地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及旅游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3 胡宇;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的开发与营销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季艳;文化景区客源市场结构优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5 张晓斌;主题公园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孙宝鼎;长白山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邹军;风景名胜区国内客源市场特征及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7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1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