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系统的中国沿海城市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本文选题:旅游发展指数 切入点:变异系数 出处:《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年17期
【摘要】:首先以53个沿海城市为区域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旅游发展指数来衡量单一城市的旅游发展的绝对趋势,同时通过计算该指数的变异系数分析城市之间旅游业发展的相对差异程度,得出结论:目前为止中国沿海城市之间旅游业发展仍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正在逐渐缩小.接下来建立灰色预测模型进一步分析相对差异的变化趋势,通过计算发现在2032年左右,53个沿海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程度趋同.还对所建模型进行精度分析,模型误差较小,能够合理预测.最后针对建模得出的结论给出合理的建议及对策.
[Abstract]:Firstly, 53 coastal cities are taken as the regional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absolute tre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 single city is measured by introducing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dex.At the same time, by calculating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index,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mong cities,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mong coastal cities in China, but the difference is gradually decreasing.Then th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trend of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degree of 53 coastal cities converged in 2032 or so.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is analyzed, the error of the model is small, and the model can be reasonably predicted.Finally,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for the conclusion of modeling.
【作者单位】: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统计学院;
【分类号】:F592;N94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良健;邓琼芬;;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2 万绪才;王厚廷;傅朝霞;马红专;;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旅游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2期
3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4 杨莎莎;裴金平;;基于锡尔系数的1995-2008年中国三大地带旅游发展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3期
5 董红梅;浅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J];经济问题;2005年07期
6 荣浩;王菁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基于制度供给质量视角[J];经济问题;2011年11期
7 翟仁祥;李敏瑞;;中国沿海城市人境旅游时空差异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2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3 张学文;丁正山;;江苏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4 程进;陆林;;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辽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程建芳;;论旅游对外国留学生整体教学质量的影响[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郑晓宇;;中国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文瑚霞;毛端谦;王海燕;;江西省旅游经济空间特征的初步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10 马耀峰;孙学强;李君轶;;广东入境旅游流递进扩散转移特征[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杨勇;;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差异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5 田大江;刘家明;王润;;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王雪晶;沈和江;王敏;;我国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的地区差异与空间特征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楠;;山东省17地市旅游规模发展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邓祖涛;;我国旅游收入差异的因子和空间双重解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宋玉蓉;;中国旅行社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卢丽文;王毅;;湖北省入境旅游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任瀚;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何效祖;基于地域系统结构研究的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7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王兆峰;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谢风媛;省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于秋阳;中国旅游产业潜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魏巍;辽宁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倩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雅丽;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苑景雪;浙江省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空间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夏苗;延安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董丽丽;湖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颖;泛西安区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京晶;我国口岸城市入境旅游流西扩散与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敬武;区域旅游业横向实力分析——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指数初探[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梁平;梁彭勇;;中国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郭舒,曹宁;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业研究;2004年09期
5 甘永萍;;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6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7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8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9 郭利平,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10 周玉翠;韩艳红;;我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斌,熊盛青;一种有用的解释参数——航空伽玛能谱变异系数[J];物探与化探;1990年04期
2 郭显光;汪葛平;;构造“标志变异系数”的新思路[J];当代财经;1992年01期
3 杨运清;;两总体变异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J];黄牛杂志;1993年01期
4 高洪忠;变异系数的区间估计[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年05期
5 王式安,张孝勃;正态母体变异系数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方案[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6 周达林;;也谈“标志变异系数”的算法——与郭显光、汪葛平两同志商榷[J];当代财经;1992年09期
7 许若宁,李楚霖;度量模糊标志值离散程度的变异系数[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1年01期
8 曹阳,陈培熹;体感皮层神经元放电间隔的均值与变异系数的相关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9年06期
9 杨运清,,张宏;变异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10 胡树华;解佳龙;王松;王姣;;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研究[J];软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安玉红;温德成;;基于变异系数的供应商模糊综合评价[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升;胡秋谷;;子样变异系数δ_x的极限分布及其应用[A];砌体结构研究论文集[C];1988年
3 曹明霞;党耀国;张敏;王瑞;;灰色关联度模型的正负性问题的研究及其改进[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施凤丹;我国区域能源消费状况比较[N];中国信息报;2009年
2 王s殹∨私ǔ
本文编号:1718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1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