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西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4 07:15

  本文选题:旅游产业 + 城镇化 ; 参考:《经济管理》2014年12期


【摘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实践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南地区各省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整体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基本持平;在2002—2011年,西南地区各省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耦合协调程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出相依性、突跳性、滞后性和发散性的特征;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西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总体表现为滇川比渝黔的耦合协调度状况好。
[Abstrac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by us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 in Southwest China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urbanization.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show an upward trend, and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pendence, sudden jump, lag and divergence.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law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is obvious,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s that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Yunnan and Sichua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hongqing and Guizhou.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旅游局科研课题“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合作机制研究”(11TABG020)
【分类号】:F592.7;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红梅;;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以黄山市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年07期

2 祁桂芳;;旅游与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关系研究——以互助自治县为例[J];人民论坛;2013年18期

3 张广海;冯英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区域发展水平耦合效应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3期

4 何腾;;基于协同学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5 王兆峰;余含;;基于交通改善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时空分异与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1期

6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白凯;;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年01期

7 王兆峰;余含;;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8 万勇;;城市化驱动居民消费需求的机制与实证——基于效应分解视角的中国省级区域数据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6期

9 王永明;马耀峰;;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庆然;丁翠翠;;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2 彭旭辉;彭代彦;;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变结构协整分析:财政分权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3 王琴梅;方妮;;乡村生态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证分析——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7年01期

4 王建英;马德功;;城镇化进程中财政支出与金融效率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6年24期

5 袁磊;刘壮;;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路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6 顾朝林;张悦;翟炜;管卫华;李强;赵娜;刘晨;;城市与区域定量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12期

7 任伟清;夏咏;;新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耦合发展评价[J];科技和产业;2016年12期

8 林巧燕;徐长乐;;重庆市旅游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6年12期

9 曹广忠;马嘉文;;中国城镇化与非农化的空间分异、相互关系和形成机制[J];地理研究;2016年12期

10 唐菁菁;肖峰;;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分析——以长株潭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3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粟路军;;旅游让生活更美好?[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姜嫣;马耀峰;高楠;王永明;;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以东部十省(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11期

3 生延超;;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J];旅游学刊;2012年10期

4 丁红梅;;论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对安徽经济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王兆峰;余含;;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6 周志宏;周雨婷;;我国省级旅游产业绩效的对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12期

7 张佑印;顾静;黄河清;;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年04期

8 盛广耀;;城市化模式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7期

9 卞显红;金霞;;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刘定惠;杨永春;;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海伟,孔繁花;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J];人文地理;2005年02期

2 周娴;李文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估:模型与案例[J];探索;2006年02期

3 薛伟贤;董维维;王强;;入世后我国区域间保险业协调度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赵涛;李fE煜;;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朱春江;彭士萍;马文斌;;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乔良;梁俊;史亮;杨睿;;营区物资区域储备的系统协调度模型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9年10期

7 王亚平;杨巧宁;张婧;孙希华;;山东省工业化中期经济环境协调度及协调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0期

8 张仲伍;杨德刚;张小雷;张月芹;;山西省城乡协调度演变及其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9 薛红霞;刘菊鲜;罗伟玲;;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08期

10 周莹莹;刘传哲;;耦合协调度视角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J];求索;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辉;;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定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2 黄银兵;吴媚;田文林;;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甘肃庆阳为例[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3年

3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运迎霞;田健;;可持续视角下的中观层面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协调评价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金海;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王延梅;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亚滨;广西“四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黄哲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特征的时空分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邵玉婷;新型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杨婧;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析[D];山西大学;2014年

7 曹青青;石油—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戴婷;开福区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周瑞雪;中部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龙娟;广东省城市化与高速公路耦合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8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48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1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