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川藏“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发布时间:2018-06-13 06:12

  本文选题:茶马古道 + 旅游资源 ; 参考:《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曾兴盛于史的川藏茶马古道,作为潜在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与多样性、古老性和民族性、集中性与组合性等独特优势。文章提出开发利用川藏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需整体规划、分段打造,突出重点、树立精品、发掘亮点、酿造绝品;凸显川藏茶马古道旅游资源特色,实现专线旅游和专题旅游良性互动;针对区位资源现状,打好"组合拳",充分实现川藏茶马古道沿线旅游与周边风景名胜区旅游的有机结合;建立并逐渐完善古道沿线交通、食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域外影响,不断拓展国内、国际"两个旅游市场"。
[Abstract]:As a potential tourist resource, the Chuan-Tibet Tea and Horse Road, which once flourished in history, has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uniqueness and diversity, antiquity and nationality, centralization and combination, and so 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Sichuan-Tibetan Tea and Horse Road need to be planned as a whole, built in sections, highlighted the key points, set up fine works, excavated bright spots, brewed the best products, and highligh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Sichuan-Tibetan Tea and Horse Road. To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pecial line tourism and the special tourism, to play the "combined boxing"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ocation resources, to fully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ourism along the ancient Sichuan-Tibetan Tea and Horse Road and the tourism of the surrounding scenic spots; to establish and gradually perfect the traffic along the ancient road, Food, accommodation and other supporting service facilities; increase publicity, expand the extraterritorial impact, constantly exp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wo tourist markets."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格勒;“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2 王川;“茶马古道”旅游品牌打造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罗莉;依托“茶马古道”黄金旅游线 建立藏、川、滇“大三角”藏区旅游经济圈[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何志华,王康,陈晓莉;浅析甘孜州旅游资源开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4期

5 石硕;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J];西藏研究;2002年04期

6 石培华;;打造“茶马古道”[J];中国国情国力;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月伟;赵永涛;于慧;刘明;;大香格里拉旅游资源的价值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2 冯济海;;边疆文化的影视书写——论纪录片《茶马古道》的人类学意涵[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阳耀芳;;“茶马古道”的历史研究与现实意义[J];茶叶通讯;2009年01期

4 晏周琴;;电影《德拉姆》的“真实性”浅析[J];电影评介;2011年24期

5 李明;;“茶马古道”与鲁史古镇文化底蕴[J];广东茶业;2008年Z1期

6 刘小方;李海军;;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四川省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7 刘建峰;张洁;王桂玉;;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云南茶马古道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8 刘小方;;世界遗产视野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兼论茶马古道的世界遗产价值[J];旅游论坛;2009年02期

9 王丽萍;;试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10 王世靓;久毛措;;“青川滇甘”四省藏区研究热点与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彬;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德格县更庆镇为个案[D];四川大学;2003年

2 母涛;论旅游资源开发与四川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3 王海燕;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窦开龙;新疆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徐柯健;香格里拉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多样性及发展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凌文锋;茶马古道与“牵牛花”网络[D];云南大学;2012年

7 张明;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张明;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9 张璐;茶马古道云南段音乐文化现状的选点调查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10 陈耀辉;旅游美学与旅游产业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家乐;论川藏边茶马古道上的城镇[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2 曲国栋;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阚波;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与申遗冷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严岗;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为例[D];四川大学;2003年

5 央倩;论藏族茶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汪海鹰;南路边茶及“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昌都部分)茶俗文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雷国雄;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陈翠华;地域旅游品牌化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季少军;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屈洪斌;20世纪甘阿地区交通演替与社会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辉全;甘孜州文化旅游资源及近期景点开发构想[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2 罗开玉;;川滇西部及藏东石棺墓研究[J];考古学报;1992年04期

3 马金;;略论历史上汉藏民族间的茶马互市[J];中国民族;1963年12期

4 郭周虎;;西藏贡觉县发现的石板墓[J];文博;1992年06期

5 丹扎;;林芝都普古遗址首次发掘石棺葬[J];西藏研究;1990年04期

6 费孝通;;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丽华;[N];西藏日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庭硕;王楠;;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水资源供求优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蒋丽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贵州省凯里市麻塘革家村寨为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袁瑛;;三峡库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商业经济;2008年11期

4 崔广彬;郑岩;;关于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1期

5 罗康智;;文化构成要素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原则[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02期

6 丽娜;入世后的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发展[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7 彭世寿;浅谈黔东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刘延平 ,徐嘉民;贵州能否构建民族文化乐园[J];西部大开发;2003年01期

9 范瑞凰;;生态资源利用的文化定格[J];学理论;2010年17期

10 白海军;旅游业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思想工作论坛;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惠春;程国栋;;宁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伍强力;;黔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定位[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仲桂清;;旅顺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利用探讨[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4 黄民生;;沿海内陆过渡带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和开发条件分析[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5 莫新华;;布依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肖进源;;贞丰县旅游资源特征及加快发展思考[A];贵州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9年

7 李建平;;关于西林县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思考[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8 辛建荣;肖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鹏宇;;民间文化与旅游及其产品开发[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汪威;石惠春;;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民族地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对策——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桃;保护茶马古道刻不容缓[N];云南政协报;2003年

2 ;茶马古道的开发[N];西藏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周学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N];张掖日报;2006年

4 彭南曙;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N];团结报;2008年

5 陈斌;揭开昌都旅游羞涩面纱[N];昌都报;2007年

6 向z,

本文编号:2013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013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2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