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水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1 22:16
【摘要】:以新型城镇化为理论基础,构建涵盖经济、民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城镇化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评。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质量总体呈现逐年稳步提升的趋势,但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中部,以邯郸、邢台、聊城组成的中原经济区北部,以淮北、宿州组成的中原经济区东南部和以阜阳、信阳、驻马店等市组成的中原经济区南部区域之间的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城镇化质量水平由各分指标水平综合构成,但其水平高低不存在对应关系。中原经济区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是必然。依据测评结果提出差异对待、因地制宜的协调发展策略,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以期为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new urbanization theory, the urbanization index system covering economy, people's livelihoo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nstructed, and the urbanization quality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is evaluated by entrop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is steadily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ut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with Zhengzhou as the center,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omposed of Handan, Xingtai and Liaocheng, and Huaibei,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urbanization quality betwee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of Suzhou and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omposed of Fuyang, Xinyang and Zhumadian. The quality level of urbanization is composed of each sub-index level, but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quality i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but it is not inevitable.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steadi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the central region.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访全国政协委员 牛文元[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4期

2 朱洪祥;;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3 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4 仇保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4期

5 王发曾;;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经济地理;2010年12期

6 韩玉刚;焦华富;韩会然;;省际边缘区城镇化水平变化特征及动力系统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2期

7 张春梅;张小林;吴启焰;李红波;;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及其提升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8 王天伟;;论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几个认识误区[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6期

9 王忠诚;;城市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以我国直辖市为例[J];特区经济;2008年06期

10 何平;倪苹;;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J];统计研究;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慧蓉;李人可;刘瑾;;昆明市居民小区绿化土壤的理化性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2 王骏;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张华;;城市化质量与数量的协调性分析——天水市的案例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4 邰崇禧;赵胜国;;城市化质量提升中发展体育消费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刘英英;;浅析当前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J];才智;2011年11期

6 安亚宁;王建廷;熊翼飞;;天津滨海新区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7 杨梅;;湖北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研究[J];长江论坛;2012年01期

8 梁振民;冯维波;陈国建;董国仓;;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9 许广月;;中国中原经济区研究述评——兼论中原经济区“2345”发展框架[J];西部论坛;2011年05期

10 王冉;张婷;;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化响应研究——以江苏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胡映洁;;中国过度城镇化的空间分布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艳妮;尹海伟;罗震东;;东营市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尹海伟;朱乾辉;贾俊;;宜兴市城镇化发展质量定量评价[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明;张云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5 黄祖宇;;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因子协调度测算——以上海市为例[A];《中国区域经济》2013年第1期(总第22期)[C];2013年

6 张小平;刘效龙;;21世纪前十年山东省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基于县级行政单元[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7 单卓然;黄亚平;;城镇化的质量评估:以数理分析为导向的规划应对策略探讨——基于湖北省26个山区县市的相关统计数据[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8 雷欧阳;田高平;林志明;;论湖南省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差异[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9 赵勇健;张衔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统筹模式及适应性探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韦薇;县域城乡一体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相关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新娜;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白先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7 解本政;现代城市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孔凡文;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葛丹东;空间至机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李晓莉;河南省城镇化支撑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志文;连云港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研究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3 袁翠仙;江西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新新;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侯萃萃;东北地区城市化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飞;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方略的思考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璐;我国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薛美琴;青海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勇;河南省城市化质量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宫美荣;辽宁省可持续城市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城市化质量与数量的协调性分析——天水市的案例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2 朱铁臻;城市化是新世纪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强大动力[J];能源基地建设;2000年Z1期

3 赵海燕;王吉恒;王U

本文编号:2137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37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2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