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旅游研究的焦点探析
[Abstract]: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tourism has been effectively promoted in various parts of China, and related research has been increas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scholars on ecotourism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re focused on the theory of ecotourism,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of ecotourism, the alienation (or generalization) of eco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re are five aspects of ec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 and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foreign ecotourism. To sum up, eco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ory system, evaluation index,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introduction and fine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ecotourism in our country, such as less primary data, less empirical research, less innovative methods, less guiding practice, less long-term tracing research, less pioneering research, less free debate and so on,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fu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评价”(41301137)研究成果 2016年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编号:WMYC20165-1011) 2016年度北京市教委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码:SM201612448002)
【分类号】: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发生;武汉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初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0期
2 梅丽兰;生态旅游的兴起及其经营构想[J];企业经济;2000年03期
3 杨一光;中国生态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生态旅游》评介[J];思想战线;2000年01期
4 侯冲;宗教生态旅游与21世纪人类文明[J];思想战线;2000年05期
5 王谢勇;大连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思路[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6 林爱平;社会生态旅游初探[J];福建地理;2000年02期
7 李晓莉;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发展原则[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年01期
8 李春生,娄玉芹,穆桂松;关于发展生态旅游的若干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陆新明;生态旅游,县级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析“阳朔生态旅游现象”[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0年10期
10 罗永常;生态旅游与黔东南生态旅游发展对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芙蓉;;福建省生态旅游的负面环境影响分析[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封毅;封钦;;发展贵州生态旅游 推进民族乡镇新农村建设[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3 李乐京;;重视生态旅游,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4 朱苹;;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的探讨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安娜;;生态旅游的内涵——以自然为基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国祥;;简论发展民族生态旅游村的条件及其对策[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7 王燕;;论完善我国生态旅游的法律制度[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刘敦荣;王红霞;刘英;;生态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科学概念[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李晔;;基于泛化现象的生态旅游分类[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宋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 云;不要让海洋生态旅游失去善意[N];中国海洋报;2005年
2 龚利仁;生态旅游你知多少[N];中国旅游报;2001年
3 ;生态旅游能否一路走好[N];中国旅游报;2001年
4 国家旅游局 驻悉尼旅游办事处;生态旅游——澳大利亚先行一步[N];中国旅游报;2001年
5 苑坚 宋常青;别让生态旅游走了样[N];中国旅游报;2001年
6 曹新向;城市生态旅游基本原则[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张玉钧;生态旅游管理框架分析[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李明德;生态旅游的三大分歧[N];中国旅游报;2004年
9 高峻;生态旅游:关注环境承载力实现和谐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昆宝军;生态旅游的喜与忧[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颖;城市湿地公园资源评价及其生态旅游设计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鲁小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晓晶;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6 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程励;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于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苏萤雪;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方向及基于环境伦理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桂英;生态旅游的文化意蕴[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李光;生态旅游理论与长白山生态旅游开发[D];延边大学;2000年
3 闫守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璇璇;我国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讨[D];扬州大学;2007年
5 宋云禄;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展望[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苏磊;日本のエユッ0辚芝啶蝪z展及び中国へのUS示[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盛辉;崇明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李光伟;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观光农业开发的思考与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何育凤;甘肃植物七彩丹霞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董树丽;神农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63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63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