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论文艺作品对区域旅游形象的隐性构建

发布时间:2018-08-17 09:50
【摘要】:学界对旅游形象的研究焦点多集中于对区域旅游形象的官方策划和实务分析。文艺作品作为区域形象生成的一种基底要素,蕴含的丰富意象为区域旅游形象的隐性构建打下了基础,但鲜见对其相关性的专门研究。影响区域旅游形象生成的文艺作品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其影响下的区域旅游形象的生成包括文艺作品突出意象、意象构建区域形象、区域形象生成区域旅游形象三个阶段。通过为区域旅游形象打造下的宣传营销提供素材或实现直接营销,助推受众对区域旅游形象的自我构建,赋予区域地方感,塑造区域旅游原生形象,文艺作品实现了对区域旅游形象的隐性构建。
[Abstract]:Academic research on tourism image focuses on the official planning and practical analysis of regional tourism image. Literary works, as a basic element of regional image generation, contain rich images that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cessiv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image, but there is little special research on its relevance.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which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image can be divided into static and dynamic categories.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image under its influence includes the prominent image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image by image.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regional tourism image. By providing material or realizing direct marketing for the publicity and marketing under the regional tourism image, it can promote the audience's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tourism image, endow the regional local feeling, and mold the primary image of regional tourism.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have realized the recessiv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image.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佤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13BAJ07B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耦合及关联机制研究”(编号:41361037) 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基于地方性的旅游景观开发与设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姚治国;赵黎明;;区域旅游形象塑造中的人文要素分析——以黟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2 苗雅杰;吕帅;;区域旅游形象口号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旅游论坛;2010年03期

3 魏遐,祁黄雄;区域旅游形象建立的景观途径——以浙江省临海市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吴必虎,宋治清;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J];经济地理;2001年04期

5 杨秀玲,王军华;试论我国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J];开封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孙步忠;子涛;曾咏梅;;文艺作品传播对云南大理旅游地形象塑造的作用[J];企业经济;2010年04期

7 孙步忠;子涛;曾咏梅;;文艺作品传播对桂林旅游地形象塑造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1年03期

8 曲比阿果,子莫伍果;凉山彝族民间文艺与凉山旅游[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4 廖丹;;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5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6 廖一联;方舟;屈晓勤;;对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7 张昊;张鲲;;浅析城市新区规划中引入整体城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8 杨卫国;王京;暴磊;郭栋;;现代城市广场与历史文脉结合研究——邯郸市王朗城址公园概念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9 孙金芳;论创造满足居民需求的住区景观[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吴爱国;李娜;;风景区中历史街区整治规划方法实证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一叶;;贵州省文化旅游开发初探——以黔东南镇远县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5 吕俊芳;;基于STP理论的“无景点旅游”发展模式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何雨;袁梦如;陈燕;;乡村旅游吸引物评价与产品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扈万泰;王力国;;1949年以来的重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演变——兼谈城市意象转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艾杰;郝飞;白小鹏;;城市高密度人工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沈俊超;;浅谈南京城市空间特色塑造[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虹;王树声;;从遗产保护到城市文化环境营造——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许海南;观光果园体验设计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付艳;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梅;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钟国庆;谭颖华;;论以构建旅游形象为导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以广东肇庆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6年07期

3 李蕾蕾;从区域旅游开发的演变探讨一种新的规划观念[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2期

4 马晓冬,沈正平,梁湖清;区域旅游开发定位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4期

5 章锦河,凌善金,陆林;黟县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6 陈传康,,王新军;海南岛旅游开发与投资走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年01期

7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8 汪德根,陆林,陈田,刘昌雪;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9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口号的公众征集:误区与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姚治国;苏勤;陆恒芹;;论红色旅游的联动开发模式——以安徽省黟县、定远县比较研究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帅;区域旅游形象绩效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玲;;景观世界的商品化现实与迷幻的主体——德博尔“景观社会”中的影像、消费与媒介[J];江汉论坛;2007年09期

2 施东东;;《诗经》婚恋诗与巫术活动[J];消费导刊;2008年09期

3 罗媛;;河上世界——读沈从文《丈夫》中关于“河”的意象[J];经营管理者;2008年12期

4 丁莹;;苍凉人生——从意象角度看《倾城之恋》[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0期

5 郭汉英;吴丽;;意象的存在与变化——谈谈审美原则及创作手法[J];新西部;2010年01期

6 彭卉;;从《墙上的斑点》看伍尔芙意识流语言构架艺术[J];知识经济;2010年23期

7 刘红;;小议“两手并举”[J];武钢政工;1994年04期

8 谢雨萍,李丰生;基于景观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探析——对桂林旅游学院(筹)规划设计的初步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李恒东;论皮影艺术的“意象”造物——求情真意真、不求自然之形真[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10期

10 秦宇霞;;广告意境的营造[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雪;;人与“绝对”的较量——戈麦用诗歌与人生演绎死亡[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秀泉;;意象疗法治验实例[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郭英珍;;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祝菊贤;;论魏晋南朝诗歌宣叙意象的美学特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刘新文;;笛子类的意象在北宋诗词名篇中的作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丛滋杭;;论艾略特早期诗歌的沟通障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桂荣;;归趋新的审美维度——方方近作的诗学特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亚岚;王文轲;;词中之月与生命之月——简析李煜词中“月”的意象[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9 王士芬;张瑞兰;彭聃龄;;汉字意象值与意义值的测定[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10 李世庆;;城市设计的准则:以“公众意象”为本——以上海市鲁迅公园附近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月玲;现实题材创作不要绕开现实走[N];中国艺术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吴兆U

本文编号:2187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87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6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