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价值评估的研究——联立方程模型在TCM中的应用
[Abstract]:Tourism resource is the main material carrier of tourism development. How to evaluate it accurately and scientifically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academic research. Taking the estimation of recreational value in Huashan scenic spot as an example, the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personal travel cost model (ITCM), which solves the possible endogenous problem between individual demand and travel cost in general TCM estimation. By establishing theoret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 estimation equations, this paper finds that in the past studies on TCM, the individual consumer surplus caused by the neglect of endogenous problems is often overestimated. The re-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tourism value of Huashan scenic spot is 1.4 billion ~ 2.2 billion yuan per year, among which, the per capita annual consumer surplus is 725 ~ 1,157 yua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is area has great potential value. Relevant departments may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美国奥本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滨谊;张琳;;旅游资源资本化的机制和方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9期
2 杨净;许丽忠;张江山;;基于ITCM的游憩价值评估——以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董雪旺;张捷;蔡永寿;卢韶婧;;基于旅行费用法的九寨沟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4 赵玲;王尔大;苗翠翠;;ITCM在我国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改进[J];旅游学刊;2009年03期
5 谢彦君;永续旅游:新观念、新课题、新挑战[J];旅游学刊;1994年01期
6 蔡银莺;张安录;;应用ZTCM和ITCM两种模型评估农地景观的游憩价值[J];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7 宁奉菊;陈方英;于超;;基于旅行费用法的环泰山带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J];泰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张茵,蔡运龙;基于分区的多目的地TCM模型及其在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5期
9 许丽忠;张江山;王菲凤;李国业;;熵权多目的地TCM模型及其在游憩资源旅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以武夷山景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1期
10 鲁春霞,谢高地,成升魁;河流生态系统的休闲娱乐功能及其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江海;冯晓淼;;评价生态补偿实施效果的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2 郭志新;杨海燕;袁良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与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3 刘耀彬;蔡潇;姚成胜;;城市河湖水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4 郝东;冯忠江;乔英莉;;用旅行费用法评估云梦山的游憩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5 施德群;张玉钧;;旅行费用法在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蔡君;中国西部发展非大众旅游的探讨——以郎木寺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7 欧阳志云;孟庆义;马冬春;;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与水管理[J];北京水务;2010年01期
8 肖建红;于庆东;陈东景;王敏;;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游憩价值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9 ;Using Multi-destination ZTCM to Evaluate the Recreational Values of Cultural Sights:an Application to Jiayuguan,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年01期
10 董光前;高新才;程国栋;;甘肃黄河谷地城市与城郊生态功能区健康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湃;凌雪冰;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研究背景、意义及趋势[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勇;;旅游外汇收入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3 黄湘;李卫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4 梁晶;祁毅;曹大贵;徐建刚;;城市内河整治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增奇;陈飞星;李占玲;陈奕;;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4)——瓯江河口综合考察论文集[C];2004年
6 赵西萍;赵文红;;构建西北大旅游区,发挥陕西旅游业的龙头作用[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王站付;胡鑫;;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在生态河道建设中的重要意义[A];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2014河湖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萍;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戴兴安;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国新;杭州城市湿地变迁及其服务功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瑛;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河岸生态修复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袁畅彦;森林资源估价的理论误区及方法修正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赵占军;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国政;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韩博;辽源煤矿区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孟祥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框架体系与标准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雷莹;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价值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臧敏;泰山旅游资源管理模式及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言峰;生态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鲍捷;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桂林漓江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赫;基于CVM与TCM的城市滨水空间游憩价值评估对比[D];浙江大学;2011年
6 武俊丽;基于同步协调判别法的厦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净;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毅川;郑州黄河滩地生态与景观重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廖珂;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艳辉;大岗山栎类次生林林分结构及生长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巍,李文军;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亢新刚,陈光清,刘建国;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价值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陈应发,陈放鸣;国外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的两种流行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4 艾运盛,高岚,,邱俊齐;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游憩效益的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5 赵燕菁;市场经济条件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J];城市规划;2001年11期
6 董雪旺;张捷;刘传华;李敏;钟士恩;;条件价值法中的偏差分析及信度和效度检验——以九寨沟游憩价值评估为例[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7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8 郭剑英;;乐山大佛旅游资源的国内旅游价值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6期
9 王艳,吴郭泉,高元衡;自然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核算研究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10 周军;何小芊;张涛;龚胜生;;文物景区游憩价值评估的旅行费用法与收益法应用比较——以凤凰山景区为例[J];旅游论坛;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德群;基于旅行费用法的观鸟游憩价值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阿忠;非线性联立方程模型的充分信息最大加权似然估计及其性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年02期
2 邓倩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3 何海燕;乔小勇;;反倾销中确定产业损害幅度的联立方程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4 苟玉玺;完备联立方程模型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J];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5 苟玉玺;;完备联立方程模型不存在过渡识别问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年04期
6 苟玉玺;;关于完备联立方程模型识别问题的再思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年10期
7 张保法;;也谈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兼与苟玉玺、李子奈同志商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06期
8 李景华;关于联立方程模型识别概念的思考[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年04期
9 冯涛;杨达;;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模拟分析——基于季度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林道昱;;关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联立方程模型分析(1991—2008)[J];中国市场;2012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景华;朱尚伟;;识别概念的允许变换说质疑[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2 叶阿忠;;第二十一章 非参数计量经济联立模型的局部线性工具变量变窗宽估计[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3 高铁梅;梁云芳;张桂莲;;第十三章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含有误差修正项的联立方程模型[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4 张学刚;;“经济发展-政府规制-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分析框架及实证[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5 赵璐;吕杰;;中国财政支农的农民增收效应研究——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清俐;经济模型构建应基于经济演化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光剑;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雨;金融发展、融资服务与贫困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3 刘旭华;区域时空信息与时空过程模型的GIS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90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9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