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被引频次的旅游文献影响力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general literature influence evaluation model, and applies it to the tourism literature influence evaluation after the model is revised, and calculates and classifies the influence of a group of tourism documents with high citation frequency over the past 30 years in China. It also analyz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ture of different influence level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earch field and the influ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e author group.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high citation frequency tourism literature is distributed in four stages, among which the peak period of cited frequency is from 1998 to 2005,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influential literature is earlier, and that of strong and weak influential literature is higher after 2001.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high rich area with high citation frequency, high rich area, general rich area and barren area, developed economy or high level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having a strong tourism research team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enrichment of high citation frequency literature. Beijing and Guangdong have outnumbered the other provinces in the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the four influence levels. (2)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four grades of influence litera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tourism environment and ecotourism,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and other research areas have a high degree of concern. At the same time, the main research area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also gradually increasing.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literature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3) the core author group of high-impact tourism research has not been formed, and the core author group is generally cited by the core journal, but there is also a low citation frequency among the core author group. The high self-citation rate reflect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nsufficient flow of knowledge among the core author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disciplin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旅游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34)资助~~
【分类号】:F5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秋芳,杨新军;1994—2003年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文献及其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2 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3 汪德根;陈田;王金莲;刘昌雪;;1980-2009年国内外旅游研究比较[J];地理学报;2011年04期
4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5 殷平;1997年-2003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6 张建合;任长江;;《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2期
7 邱均平;王菲菲;;基于作者互引分析的科学结构研究探析——以科学计量学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2年06期
8 段和平,史文海,俞立,胡桂英,孙洪芳;探讨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和核心作者群的重要意义[J];临床荟萃;2004年08期
9 吴宇华;《旅游研究纪事》文献分析——兼论旅游学科体系[J];旅游科学;2004年02期
10 吕帅;;国外旅游形象研究及其对国内的启示——基于1996年~2007年TM和ATR所载文献[J];旅游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锦河,陆林;安徽省旅游业国民经济地位评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解杼,张捷,刘泽华,余颖,郭来喜;旅游者入游感知距离与旅游空间行为研究——以江西省龙虎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康辉;赵娟;刘建中;;2007~2009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4 翟虎翔;;1990~2010年我国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定量分析——基于高频引用论文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2年01期
5 刘秀芬;;旅游活动的本质特征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本体探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4期
6 王丽娟;;2000—2010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核心作者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杜忠潮;邢东兴;李玲;;汉唐帝陵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陕西省茂陵、乾陵实证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金伟;;《编辑学报》1995—2004年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编辑学报;2006年01期
9 杜秀杰;葛赵青;刘杨;赵大良;;基于著者索引的高校学报核心作者群分析[J];编辑学报;2006年05期
10 马新英;张静芳;;科技期刊编辑如何促进学术交流[J];编辑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张媛媛;;科技期刊论文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010年发电分册热工自动控制类论文统计[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宋长海;楼嘉军;;《旅游学刊》25年载文研究的国际化述评(1986-2010)[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郑耀星;;旅游地理学发展动力、趋势与旅游地理学课程改革[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惠红;;旅游发展的社区割离效应研究——以重庆瓷器口古镇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7 丁嵩;李红;;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时空分析——以广东为例[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3期(总第18期)[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洁洁;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陈丽华;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朱木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易伟新;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霞;平遥古城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调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楠楠;基于旅游本质辨析的旅游异化现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周少丽;经济增长中的旅游业及其产业关联的量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冯瑞;地质公园旅游者行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田爽;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旅游伦理道德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丽婧;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京郊观光采摘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佳;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旅游方针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郭刚;Web2.0环境下学术原生数字期刊导航系统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永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文献计量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赵青;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高被引论文的内容与形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峰;刘芬;;河南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的增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2 尹华光;创新战略与湖南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3 王湘;旅游科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质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乌恩,蔡运龙,金波;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傅志军;乡村旅游研究——以宝鸡市渭滨区燃灯寺村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张X ,高淑桂,刘春华,张书胜;论期刊工作的马太效应[J];编辑学报;1996年02期
7 张玉华;潘云涛;;科技论文影响力相关因素研究[J];编辑学报;2007年02期
8 卫军朝;蔚海燕;;科学结构及演化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11年04期
9 张利民;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商业研究;2003年12期
10 王君正;吴贵生;;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我国旅游企业创新模式分析——以云南旅游业为例[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晓光;[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刘家强 车茂娟;[N];中国信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强;面向体验经济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发与营销创新[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娜;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镜;旅游产品创新系统的研究——以深圳华侨城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纬华;旅游服务创新体系研究[D];华侨大学;2001年
4 阙丽萍;中国旅游饭店行业管理结构重组与制度创新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5 高丽华;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创新研究——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D];苏州大学;2003年
6 毛道云;基于GIS的河南省县际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结构和规律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7 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5年
8 王蕾;信息技术支持下会展旅游的变革与创新[D];青岛大学;2006年
9 李剑;区域旅游产品创新系统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10 朱龙凤;中国中小型旅行社企业创新力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亮;;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多彩贵州”为例[J];经营管理者;2009年06期
2 周晓丽;;关于中国现阶段旅游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思考[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薛雨萌;张大生;;黑龙江省旅游业软实力形成的心理学因子分析[J];商业经济;2011年01期
4 宋莎莎;何卫刚;张旋;赵临龙;;从台湾同胞来沪旅游人数统计分析看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J];价值工程;2011年05期
5 张t,
本文编号:2237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3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