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艺术新媒体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6 02:55
【摘要】:皮影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源于中国陕西,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随着传承人的相继老去,皮影艺术这种主要以人为载体、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代际传承的民俗艺术变得后继无人。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历史文化的变迁,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皮影艺术的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媒体传播中,皮影艺术虽突破了一定的地域限制,但是其传播媒介和信息源始终被大众媒介所垄断,单向的传播模式与皮影艺术以人为本的传播需求背道而驰,制约了皮影艺术的传播发展。随着新媒介的产生,皮影艺术利用新媒体传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历史传播过程中未曾遇到的新问题。 本文以皮影艺术新媒体传播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相关理论出发,阐述了皮影艺术新媒体传播的构成要素,分析了皮影艺术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内涵、形态、类型及特征,论证了皮影艺术新媒体传播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传播策略。本文认为,在新媒体传播下,皮影艺术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都发生了变化,并呈现出不同特征;皮影艺术传播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政府部门及从业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成员、传媒机构及媒体人;第二层是皮影传承人与皮影团体;第三层是皮影艺术的受众;在新媒体传播下,,皮影艺术的传播内容具有数字化、海量化、多样化、及时化的特征;皮影艺术新媒体传播媒介主要为皮影艺术网站、数字皮影博物馆、皮影艺术虚拟社区以及皮影艺术播客;皮影艺术的传播模式从直线性传播模式向非线性的、去中心化的互动传播模式发展,它可划分为受者与传者、受者与受者、传者与传者等三种传播模式;总的来看,皮影艺术新媒体传播扩大了皮影艺术的传播群体,满足了皮影艺术的传播需求,创新了皮影艺术的传播内容,以及拓展了皮影艺术的传播渠道;但在新媒体传播下,皮影艺术的传播过程难以把控,传播平台不完善,传播内容不易筛选,因此应提升皮影艺术传播主体的素养,加强皮影艺术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建设,优化皮影艺术新媒体内容等。
【图文】:
皮影艺术新媒体传播下虽然多重媒介的融合传播会干扰到大众对皮影艺术的既定思维意识,但其传播效果更加突出,在多重媒介对皮影艺术进行多维度的展现下,受众对皮影艺术作品的理解将更加全面。第二,皮影艺术网站的超链接特性更好的满足了受众对皮影艺术信息的需求,能让受众获取更为丰富的皮影艺术信息。受众在通过皮影艺术网站浏览皮影艺术信息的同时,可对信息中所包含的皮影艺术元素或创作信息,通过搜索的方式进行深入了解。皮影艺术网站在为广大受众开拓了多个实时接收皮影艺术信息的渠道的同时,还为受众铸造了一个存在超大容量的皮影艺术信息宝库。第三,皮影艺术网站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为受众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艺文空间。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所产生的有关皮影艺术的信息都能通过互联网及时的传播,使受众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皮影艺术信息。皮影艺术网站的存在,为受众创造了一个“零距离”享受皮影艺术的舞台。
图2.2 中国木偶皮影网主页图片来源:http://www.pymou.com.cn2.3.2 皮影艺术虚拟社区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共同文化和某种互动关系维系的人类群体及活动范围。①美国学者瑞格尔德将虚拟社区定义为“一群主要凭借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着某种程度的认知、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而形成的团体。”皮影艺术虚拟社区是指一群对皮影艺术感兴趣、有见解、有经验的人,或是专业的皮影艺术传承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网络以电子邮件、群组、聊天室或论坛等方式组成的一个社群,让参与该社区的会员彼此之间能借此对皮影艺术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这种群体不需要固定的聚会时间及实体的聚会地点。如中华皮影论坛、豆瓣皮影小组、百度皮影贴吧等。这些虚拟社区主要是由皮影艺术的民间组织,或者非职业的皮影艺术爱者个体自发建设而成。皮影艺术虚拟社区具有社区通信、聊天服务、张贴讨论、集体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528.3;G206
本文编号:2587315
【图文】:
皮影艺术新媒体传播下虽然多重媒介的融合传播会干扰到大众对皮影艺术的既定思维意识,但其传播效果更加突出,在多重媒介对皮影艺术进行多维度的展现下,受众对皮影艺术作品的理解将更加全面。第二,皮影艺术网站的超链接特性更好的满足了受众对皮影艺术信息的需求,能让受众获取更为丰富的皮影艺术信息。受众在通过皮影艺术网站浏览皮影艺术信息的同时,可对信息中所包含的皮影艺术元素或创作信息,通过搜索的方式进行深入了解。皮影艺术网站在为广大受众开拓了多个实时接收皮影艺术信息的渠道的同时,还为受众铸造了一个存在超大容量的皮影艺术信息宝库。第三,皮影艺术网站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为受众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艺文空间。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所产生的有关皮影艺术的信息都能通过互联网及时的传播,使受众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皮影艺术信息。皮影艺术网站的存在,为受众创造了一个“零距离”享受皮影艺术的舞台。
图2.2 中国木偶皮影网主页图片来源:http://www.pymou.com.cn2.3.2 皮影艺术虚拟社区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共同文化和某种互动关系维系的人类群体及活动范围。①美国学者瑞格尔德将虚拟社区定义为“一群主要凭借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着某种程度的认知、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而形成的团体。”皮影艺术虚拟社区是指一群对皮影艺术感兴趣、有见解、有经验的人,或是专业的皮影艺术传承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网络以电子邮件、群组、聊天室或论坛等方式组成的一个社群,让参与该社区的会员彼此之间能借此对皮影艺术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这种群体不需要固定的聚会时间及实体的聚会地点。如中华皮影论坛、豆瓣皮影小组、百度皮影贴吧等。这些虚拟社区主要是由皮影艺术的民间组织,或者非职业的皮影艺术爱者个体自发建设而成。皮影艺术虚拟社区具有社区通信、聊天服务、张贴讨论、集体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528.3;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宜君;王建磊;;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当代传播;2012年01期
2 高钢;;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J];国际新闻界;2007年03期
3 李武;;新媒体在传播学领域中的研究态势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0年02期
4 黄海波;詹向红;;传播学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媒介建构——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江淮论坛;2011年02期
5 冯锐;金婧;;论新媒体时代的泛在传播特征[J];新闻界;2007年04期
6 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年03期
7 廖西琳;;中国皮影艺术承传现状与危机研究[J];华章;2013年16期
8 谭宏;;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思考——基于“拉斯韦尔5W模型”的分析[J];新闻爱好者;2009年06期
9 邢长敏;;论新媒体定义的重构[J];新闻爱好者;2009年20期
10 刘壮;谭宏;;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年12期
本文编号:2587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587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