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海口综合性公园游憩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21:36
【摘要】:综合性公园作为现代城市中最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是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市民休闲、体育锻炼、文化演艺、避灾防震、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等功能。自综合性公园全面晪放以来,其环境和设施都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着,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设计公园环境来满足人的游憩行为的需求;人在公园的游憩活动有哪些;怎样的环境是受欢迎的;如何布置环境和设施来诱发或阻止人的行为发生等已经成为下一步公园改造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口已建成的综合性公园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归纳总结出不同游憩行为的环境需要以及如何营造公园的空间来促进行为的发生,为下一步公园的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使公园的建设以满足人们的游憩行为和需求为首要目标,使公园环境更加人性化。本研究开拓了综合性公园研究的新领域,属于研究内容的创新。 本文首先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海口万绿园和人民公园,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其次,分析游憩者年龄分类,为研究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公园中场所的使用情况做准备;归纳出游人游憩行为的主要类型;总结环境与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为下一步的调研分析做准备。再次,对万绿园和人民公园的调研进行分析,总结人们在综合性公园中的游憩行为以及游憩需求,对两个公园建成环境与行为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期间结合分析,穿插对环境的改进意见;然后,对调研的结果进行理论总结,得出以下结论:海口综合性公园现有的场所和设施还不能很好的满足游人的需求。中、老年游憩者是公园的使用主体;青、壮年群体是节假日出游的主力军。综合性公园免费开放后,游憩者来园频率增加,在园中的逗留时间缩短,步行与公交车出行是主要的到达方式。来园频率随着到达距离的延长呈现衰减趋势。游憩者来园的主观因素是强身健体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文化交流的需要和获取知识的需要;客观因素是气候因素、社会和家庭因素、城市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工作因素。公园中的主要游憩行为有锻炼、观赏、游玩、聚会、休憩和艺术类行为。公园要为这些行为的发生提供相应的场所和相关配套设施,以诱发或阻碍这些行为。在公园游憩空间的组织中,要处理好游览空间,停留空间和游戏空间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基于游人游憩行为的热带综合性公园设计建议:大众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便捷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易识别性原则和舒适性原则。
【图文】:

景色,榕树


万绿园的草坪都是可以踩踏的,这为市民亲近自然提供了绝佳场所,在这里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大草坪区域位于主入口的西侧,东侧由列植的椰子树和坐凳围合,(图3.1),周边点缀成从的小乔木和花灌木,南侧有群植的乔灌木围合,中间点缀几颗独景榕树(图 3.2);一草坪的一比而有一条训司路将草坪区域分为两块,在1-:路靠近大榕树广场附近有组景亭,有人会安静的坐在这肚乘凉,同!}寸又一,,J’以听到榕树广场传来的悦工「的歌声。}IIJ二景色优美,植物种类繁多,很多外地游客一弃欢在这拍照(图3.3)。草坪的西侧有个绿篱Il)]成的雕塑区,充满了人文气息,也足众多游人经协污拍照的地方(}冬} 3.4)。

景色,游憩行为


图3.3游客在大草坪拍照图3.4大草坪雕塑园一角Fig3.3TouriststakePieturesintheGreatLawnFig3.4CornerofseulPtureParkintheGreatLawn来源:Googleearth,,文瑞强摄(2)大草坪区的主要游憩行为大草坪区域的游憩行为主要分静态和动态两类。静态的游憩行为主要有以家庭为单位出来野餐的,有跟好朋友出来散心、打牌的,有独自出来看书的,也有躺在草坪上享受日光浴的,还有很多老年人在荫凉处看别人活动等等,总之这类游憩行为的共同特征是人们都喜欢在树荫下席地而坐(图3.5),即便是在冬天,也喜欢在大草坪空间的边缘呆着,并且往往都是视野与朝向都俱佳的位置,防护良好并且具有不受干扰观察周围活动的视野的地方总比那些弊多利少的座位要受欢迎得多(图3.6),这与海南的气候炎热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夏日的草坪上,烈日炎炎下很少能够看到成群的人暴露太阳光下,应该在草坪边缘地带再多种植一些遮阴乔木,可以一方面为人们的游憩活动提供更多的场所,另一方而也丰富了草坪的林缘线,调节小气候,使草坪的空问感更加强烈。一节假日还一可以见到一些扎帐篷的游人,他们选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石金莲;王兵;李俊清;;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应用案例研究——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年02期

2 崔霖;番塘公园建筑环境行为调研分析[J];南方建筑;2001年01期

3 张安,丁登山,沈思保,马永立;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规律与活动频率分析[J];经济地理;1999年01期

4 肖星,李文兵,伍延基,张林;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初探——以兰州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2年06期

5 张汛翰;游憩规划设计研究——游憩项目设置方法探析[J];中国园林;2001年02期

6 杨帆,黄金玲,孙志立;景观序列的组织[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覃杏菊;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杨玉梅;人的行为与城市公园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白晶;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侯则红;热带滨海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景观生态规划[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5 屈雅琴;山地城市公园游憩行为与规划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张秀珍;北京紫竹院公园老年人游憩行为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马俊;上海市当代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特征初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29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29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