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营镇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02:21
【摘要】: 农业观光旅游是以高新技术为指导、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产业发展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最终带动农民致富。 本文首先以农业观光旅游业的理论基础(生态学原理、都市农业理论、教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农业观光特点)为依据,在分析沈家营镇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经济条件、土地利用情况、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该镇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优势条件。同时,从人员素质、旅游资源保护情况等方面,提出了限制性因素。 在分析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镇农业观光旅游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布局,即“一带(妫河生态景观带)、三线(滨河路、龙湾河路、延龙路)、一核(镇区建设)、多点(甘薯村、采摘园、菊花园、九曲黄河灯等)”,形成不同的旅游空间和节点,并对客源市场和营销策略进行简单分析。通过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可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本文提出沈家营镇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对策建议与保障措施,例如多种经营方式并举,提高人员素质、保护旅游资源、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等。研究结果对于沈家营镇今后的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为延庆县旅游的发展提供基础。
【图文】:
柳沟村及豆腐宴图片
延庆县川区平原上,距北京市区78km,面积31.lokmZ,南隔幼水河与大榆树镇接壤,,东隔金牛湖与永宁镇为界,西与延庆镇毗邻,北与旧县镇相连。镇驻地位于沈家营村南,八峪公路、延琉公路和滨河路在镇内相交穿境而过(图1.2~1.3)。缈图 1.2延庆县距离北京位i图图 1.3沈家营镇距离延庆县位里图②沈家营镇土地资源利用:以田地、林地为主,80%以上的土地以种植农作物和林地为主。种植方式有林药间作、林菜间作、大田种植(表1.1)。表1.1沈家曹镇土地资源利用表土地利用种类面积(亩)所占比例玉米0005.0040.34蔬菜种植55(洲).00果树种植3600.00西洋参165.00黄琴等药材生态林地5230 22.1814.520.67 21.09③在历史文化方面,沈家营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有古墓、古庙、碉堡群和萧太后后花园,相传宋仁宗就出生在此,还有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九曲黄河灯”文化遗产等。在生态绿化方面,妨水河畔、道路及农田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己郁闭森林的树种主要以杨树、刺槐、柳树为主,未郁闭林分的树种选择主要以架树、油松、丁香、火炬为主;采摘等专类园土要以梨树、苹果、枣树、葡萄为主。在产业方面,沈家营镇第一产业以畜牧业、蔬菜产业和果品产业为主(图1.4)。④北京市对延庆县的功能定位为:北京的后花园,生态涵养发展带;延庆县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为:世界级最优美的宜居城市、世界级最美丽的乡村。鉴于此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F327
本文编号:2671872
【图文】:
柳沟村及豆腐宴图片
延庆县川区平原上,距北京市区78km,面积31.lokmZ,南隔幼水河与大榆树镇接壤,,东隔金牛湖与永宁镇为界,西与延庆镇毗邻,北与旧县镇相连。镇驻地位于沈家营村南,八峪公路、延琉公路和滨河路在镇内相交穿境而过(图1.2~1.3)。缈图 1.2延庆县距离北京位i图图 1.3沈家营镇距离延庆县位里图②沈家营镇土地资源利用:以田地、林地为主,80%以上的土地以种植农作物和林地为主。种植方式有林药间作、林菜间作、大田种植(表1.1)。表1.1沈家曹镇土地资源利用表土地利用种类面积(亩)所占比例玉米0005.0040.34蔬菜种植55(洲).00果树种植3600.00西洋参165.00黄琴等药材生态林地5230 22.1814.520.67 21.09③在历史文化方面,沈家营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有古墓、古庙、碉堡群和萧太后后花园,相传宋仁宗就出生在此,还有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九曲黄河灯”文化遗产等。在生态绿化方面,妨水河畔、道路及农田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己郁闭森林的树种主要以杨树、刺槐、柳树为主,未郁闭林分的树种选择主要以架树、油松、丁香、火炬为主;采摘等专类园土要以梨树、苹果、枣树、葡萄为主。在产业方面,沈家营镇第一产业以畜牧业、蔬菜产业和果品产业为主(图1.4)。④北京市对延庆县的功能定位为:北京的后花园,生态涵养发展带;延庆县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为:世界级最优美的宜居城市、世界级最美丽的乡村。鉴于此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明亮;;洛阳休闲农业发展对城郊旅游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2 黄界颍;黄慧;马友华;张侠;;论安徽省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设和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3 王斌;吉林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资源优势及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余美珠,袁书琪;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及开发对策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唐玉华,张宁,龚爱民;北戴河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年01期
6 刘宇鹏;李秀江;;河北省农业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6年02期
7 张青年,杨云;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卢凌霄;周应恒;;旅游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以南京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9期
9 邢后银;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10 杨玉莉,赵敏敏,雷昀;对开发云南生态农业旅游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2671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7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