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云南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5:06
【摘要】:云南百越系民族有四个民族:傣族、壮族、布依族和水族。这些民族的服饰体现着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百越系民族服饰留给现代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性,还在于艺术性所蕴涵的象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只能体会到服饰的色彩斑斓,对于服饰的象征意义不得而知,无法真正体会到百越系民族服饰的博大精深,正是这样,服饰慢慢正在失去它的象征价值,也就失去了“民族”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所以,研究百越系民族服饰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论文在查阅文献和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象征艺术理论,围绕百越系民族服饰展开相关研究,分析百越系民族服饰内在的象征涵义,从而找出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的审美特性,并做了案例,探讨象征艺术手法的实际应用。 首先从象征艺术的角度,研究了百越系民族服饰的造型。探讨了百越系民族服饰的形制、纹饰、象征的表现手法和形制象征的功能等问题。再次,探讨百越系民族服饰色彩的象征艺术问题,分析了百越系民族服饰的色彩。阐述了百越系民族服饰色彩象征的本质与内涵,得出百越族群的三个民族的服装都有崇尚青、蓝、黑色的传统习惯。特别探讨了百越系民族服饰色彩象征的功能,分析了百越系民族服饰色彩的发展变异与价值取向,其发展的两种趋势是求同和求异,双向发展的趋势。但无论怎么发展,他们总体的趋势是求吉驱邪,对美好的向往。最后,探讨了云南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的审美内涵问题。从审美形式角度,运用对称与均衡、调和与对比和谐形式美法则对百越系民族服饰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入分析了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的审美意蕴,并得出百越系民族服饰审美的象征意义。 在前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把百越系民族服饰的象征元素运用在设计中,并做了案例,验证了百越系民族服饰的象征艺术研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提高现代商品设计的水平,又有利于提供一种设计思维方法、丰富设计素材和设计文化,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并能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百越系民族,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图文】:

傣族,生活环境


也有着很密切的经济文化的联系。傣族自称有傣那、傣汤、傣绷、傣雅等,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语支,是云南的一个土著民族。傣族居住的环境如图2.1,地多处热带、亚热带,群山之间的河谷平坝地区,,风景非常美丽。傣族的族名源于古代“滇越”民族,汉文古籍中有绣脚、金齿、白夷、摆夷、雕题等等多种称谓。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所以佛教对其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傣族属于云南境内的跨境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世纪,汉族史籍中就己经有了关于傣族的记载。汉代称为“滇越”、玉香、吴华,云南傣族服饰文化述论,民族艺术研究,2005(2):42

傣族,挑花,女服,新平县


图2.1傣族的生活环境图2.2傣族挑花银饰女服(新平县(作者摄于新平)(作者摄于云南民族博物馆)系,也有着很密切的经济文化的联系。傣族自称有傣那、傣汤、傣绷、傣雅等,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语支,是云南的一个土著民族。傣族居住的环境图2.1,地多处热带、亚热带,群山之间的河谷平坝地区,风景非常美丽。傣的族名源于古代“滇越”民族,汉文古籍中有绣脚、金齿、白夷、摆夷、雕题等多种称谓。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所以佛教对其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5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春燕;;蒙古族摔跤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3期

2 刘国俊;邮票上的民族服饰及其它(四)[J];上海集邮;2000年06期

3 吴建陵,黄华丽;“好五色衣裳”——瑶族服饰色彩特点初探[J];艺术教育;2005年04期

4 宗静;;图腾与中华民族民间服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5 梁瑞丽;;吴楠:演绎民族服饰[J];东方企业文化;2008年08期

6 孟然;;从民族服饰中看我国民族自信心[J];广西纺织科技;2008年04期

7 张朝阳;;民族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才智;2008年21期

8 高星;;浅析自然地理环境对民族服饰色彩的影响[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刘晓敏;;漫谈俄罗斯民族服饰[J];世界文化;2009年09期

10 吴瑶;;内蒙古风情油画与画家的民族服饰情结[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婧;;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的构想[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陈国强;舒萍;孙晟;;百越东渐 血脉相连[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罗剑;;从毕节地区布依族服饰的演变谈对民族服饰的继承和发展[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宋nr;张晓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特征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5 周和平;;贺电[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白金昌;;从娜仁图雅蒙古民族服饰企业的崛起看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莉莎;;古代草原民族服饰与中原汉族服饰的相互影响及其文化意义[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绍文;;团结的盛会 胜利的盛会——大会闭幕词[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石茂明;;民族服饰·族裔身份·跨国主义——以跨国苗族HMONG人为例[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祁春英;;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与原始文化遗存的关系[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孜;民族服饰何以承生活之美(上)[N];云南经济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乔欣;一幅多彩的民族服饰长卷[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记者 小鲁;突出民族服饰和趣味性[N];中国集邮报;2011年

4 记者 马荣;扎西乐民新村民族服饰加工厂销售店面开张[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5 撰文 徐岫鹃;中华瑰宝璀璨夺目 民族服饰五彩缤纷[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叶孜;民族服饰:何以承生活之美(下)[N];云南经济日报;2000年

7 记者 岳琴 通讯员 王平;我州民族服饰逐步规范统一[N];恩施日报;2011年

8 ;文化遗产与民族服饰[N];光明日报;2005年

9 通讯员 何华明;改革舞台民族服饰 尽显本土风格特色[N];云南日报;2010年

10 孙燕;民族服饰在渴望中升华[N];中国民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郑小炉;吴越和百越地区周代青铜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安丽哲;从“遗产”中解读长角苗服饰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熊伟;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冉光芬;明代贵州历史移民与家庭伦理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何海龙;边缘之拓治[D];厦门大学;2007年

7 格日勒图;游牧文化视野中的蒙古族服饰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萍;云南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鲍怀敏;汉民族服饰文化复兴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丽明;研究广西巴马布努瑶传统民族服饰[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哈斯鲁;中国当代油画肖像画创作中的民族服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丽丽;民族服饰元素的时装设计应用[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李华林;民族服饰元素设计应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曹峻;百越都城海洋性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8 覃结玲;“百越境界”文学意象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红;民族服饰与民族身份[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范鹏;高句丽民族服饰的考古学观察[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86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86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