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度测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度测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发展迅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究竟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健康程度如何,是我们当下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基于此,引入“健康度”概念对旅游产业发展程度进行测评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产业经济学和旅游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构建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以提升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健康程度,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丰富旅游学理论。旅游产业健康度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个时间节点旅游产业所能达到的健康状态的程度,对旅游产业在总体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效应、发展模式等各方面的健康程度的综合评估。健康度主要通过健康指数来体现,健康指数是一个相对值。从2004年至2014年,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旅游安全及旅游事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在时间上呈波动状,其中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处于健康状态;2008年、2009年、2011年、2013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等因素的空间差异,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其中宁夏、青海、天津、安徽、四川、吉林、西藏、江苏、广西、山西、广东、重庆、浙江、福建、上海、贵州、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辽宁等21个省(市)处于健康状态;云南、湖南这2个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处于亚健康状态;北京、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新疆、海南、甘肃等8个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健康程度相对较低,处于不健康状态。为了提升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程度,应该着手从以下几点努力:强化政策落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强财政支撑,保障旅游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完善交通体系,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实际效果;倡导国民休闲,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活力。
【关键词】:旅游产业 健康度 评价 差异系数法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选题背景9-10
- 1.1.1 旅游产业战略性地位进一步凸显9
- 1.1.2 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9
- 1.1.3 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健康发展9-10
- 1.2 研究意义10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实践意义10
- 1.3 研究综述10-16
- 1.3.1 健康度相关研究10-14
- 1.3.2 产业健康度相关研究14-15
- 1.3.3 旅游产业健康度相关研究15
- 1.3.4 国内外研究述评15-16
-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思路16-19
- 1.4.1 研究目标16
- 1.4.2 研究内容16-17
- 1.4.3 研究思路17-19
- 1.5 研究方法19
- 1.5.1 文献资料分析法19
- 1.5.2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19
- 1.5.3 变异系数法19
- 1.5.4 比较研究法19
- 1.6 创新之处19-20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0-22
- 2.1 相关概念20-21
- 2.1.1 旅游产业20
- 2.1.2 旅游产业健康度20-21
- 2.2 理论基础21-22
- 2.2.1 系统论21
- 2.2.2 生命周期理论21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21-22
- 第3章 旅游产业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22-27
- 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22
- 3.1.1 科学性原则22
- 3.1.2 系统性原则22
- 3.1.3 实用性原则22
- 3.2 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22-25
- 3.2.1 指标体系分层23-24
- 3.2.2 指标体系说明24-25
- 3.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5-27
- 3.3.1 数据来源25-26
- 3.3.2 研究方法26-27
- 第4章 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度时间演化分析27-42
- 4.1 权重分析27-28
- 4.2 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度时间演化分析28-36
- 4.2.1 规模健康度28-30
- 4.2.2 速度健康度30-32
- 4.2.3 效应健康度32-34
- 4.2.4 模式健康度34-35
- 4.2.5 综合健康度35-36
- 4.3 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度综合评价分析36-38
- 4.3.1 评价分级标准36-37
- 4.3.2 评价结果分析37-38
- 4.4 影响因素分析38-41
- 4.5 小结41-42
- 第5章 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度空间差异分析42-64
- 5.1 权重分析42-43
- 5.2 2014 年各省(市)旅游产业健康度空间差异分析43-57
- 5.2.1 规模健康度43-46
- 5.2.2 速度健康度46-49
- 5.2.3 效应健康度49-52
- 5.2.4 模式健康度52-55
- 5.2.5 综合健康度55-57
- 5.3 2014 年各省(市)旅游产业健康度综合评价分析57-62
- 5.3.1 区域评价分析57-59
- 5.3.2 省(市)评价分析59-62
- 5.4 影响因素分析62-63
- 5.5 小结63-64
- 第6章 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度提升的对策和建议64-66
- 6.1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64
- 6.2 对策和建议64-66
- 6.2.1 强化政策落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64
- 6.2.2 加强财政支撑,培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64-65
- 6.2.3 完善交通体系,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65
- 6.2.4 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实际效果65
- 6.2.5 倡导国民休闲,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活力65-66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66-68
- 7.1 研究结论66-67
- 7.1.1 时间维度66
- 7.1.2 空间维度66-67
- 7.2 不足与展望67-68
- 7.2.1 指标体系67
- 7.2.2 研究数据67
- 7.2.3 研究方法67-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73
- 附录73-76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庞丽丽;王莹;;基于EVA的电信运营商投资健康度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08期
2 梁奂;陈春华;李军;;IT健康度模型的设计与实践[J];移动通信;2014年24期
3 刘博元;王焕钢;范文慧;肖田元;;基于大数据的复杂生产线系统健康度实时评估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0期
4 李虎;宋秀贤;俞志明;梁玉波;吴在兴;;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J];海洋科学;2014年10期
5 郭伟;孙江;郑庆;邵宏宇;;制造企业生态系统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年18期
6 马伟;王庆金;李思宏;;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4年08期
7 许暖;沈波;王欢;耿寅融;;基于熵权法的信息安全健康度评价模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刘东柯;毕燕;明鹏;;南宁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9 白岩;沈锋炜;孙钰;初文博;沈亮;孟夏;;中国移动出访漫游境外运营商健康度评估体系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3年12期
10 景彩娥;张福平;;太原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趋势预测[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度测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