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开封地域文化在开封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0:21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度假的方式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游客对旅游商品的需求及对包装的满意程度也越来越高。旅游纪念品的包装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相互统一。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纪念品包装既增添了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又增加了旅游纪念品的经济价值。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等,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与成就。开封是历史上的七朝古都,且曾经是北宋时期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历经过千年历史沉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中以北宋文化最具代表性。开封旅游纪念品种类丰富并含有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但是目前很多旅游纪念品的包装尚不尽人意,存在诸如对地域文化在包装视觉传达要素设计中的运用把握的不准确、缺乏对具有开封地域文化品牌形象的塑造、设计理念比较陈旧等诸多问题,导致了开封的纪念品包装相对于其他旅游城市来说发展相对落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文化资源的整理,总结出汲取地域文化资源的营养对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具有的重要的设计价值;并通过对现有的开封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的分析;提出利用开封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新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主要包括强化地域文化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表现、树立具有开封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形象、利用现代包装设计思维和地域文化元素有机结合,达到审美与独特地方文化的完美统一等,以此提升开封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艺术价值、增添其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进而促进开封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振兴开封的旅游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7
【图文】:

空竹


在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中,体现当地地域文化内涵是,地域特色文化的艺术性表达也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根本表色印记的旅游纪念品包装不能体现出旅游纪念品的地域文化特色一个地区活生生的广告,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品格和地域特色。许多纪念品的这个优势来推广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游客也是通解某一地区的文化。因此在开封旅游纪念品包装的形式表现及设计地域文化资源中的营养能为提升包装的文化内涵提供保证,令其产开封的特色文化也会在游客购买纪念品的消费行为中传播到世界示、传播开封的休闲城市文化曾作为休闲城市之一被邀请去参加全国十大休闲城市的评选,它拥人文景观,以及各种娱乐休闲活动。例如在开封的一些主题公园或汇集了许多民间工艺如吹糖人、剪纸、风筝等;开封特色小食品如豆、菊花糕等;休闲文化节目如杂耍、斗鸡、斗狗、抖空竹、踢

旅游纪念品,开封,纪念品,包装设计


在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中,体现当地地域文化内涵是,地域特色文化的艺术性表达也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根本表色印记的旅游纪念品包装不能体现出旅游纪念品的地域文化特色一个地区活生生的广告,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品格和地域特色。许多纪念品的这个优势来推广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游客也是通解某一地区的文化。因此在开封旅游纪念品包装的形式表现及设计地域文化资源中的营养能为提升包装的文化内涵提供保证,令其产开封的特色文化也会在游客购买纪念品的消费行为中传播到世界示、传播开封的休闲城市文化曾作为休闲城市之一被邀请去参加全国十大休闲城市的评选,它拥人文景观,以及各种娱乐休闲活动。例如在开封的一些主题公园或汇集了许多民间工艺如吹糖人、剪纸、风筝等;开封特色小食品如豆、菊花糕等;休闲文化节目如杂耍、斗鸡、斗狗、抖空竹、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玲萍;;浅议旅游纪念品的开发[J];经济问题;2006年06期

2 刘晓春;;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地域文化[J];今日科苑;2010年20期

3 赵涛;葛莉;;大力开发扬州旅游纪念品市场[J];江苏商论;2005年12期

4 胡叶星寒;;旅游纪念品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赵旭红;;浅谈湘西州旅游纪念品开发战略[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6期

6 耿娟娟;;旅游纪念品发展模式的构想[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7期

7 李春治;马进甫;;关于奥运旅游纪念品若干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张明;;旅游纪念品的个性特色与发展研究[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01期

9 孙晓燕;;文化性与旅游纪念品设计[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10 卢小琴;汤炳龙;;荆州旅游纪念品开发[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丽春;;海南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2 高启安;;浅议甘肃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北京叠翠旅游纪念品有限责任公司[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会刊(1)[C];2003年

4 孙锴;;关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几点想法[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5 叶仰蓬;张颖;;市场需求与重庆都市游特色纪念品开发[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6 谷彦彬;刘新和;;论富有草原文化特色创意产业的形成——从草原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开发谈起[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冯欣;;旅游购物中的求吉心理与旅游纪念品开发[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亚娟;;2003年中国开封菊会主会场景点介绍[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2002年

9 王二虎;霍继超;孙新;;开封菊花不同季节花期的人工调节[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旭;;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方法研究——广西桂林旅游纪念品设计感悟[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卞文志;旅游纪念品“展”“卖”结合有助行业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周海霞 通讯员 李铭真;我州旅游纪念品趋向产业化[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刘现同;旅游纪念品 拿什么纪念旅游[N];河南日报;2005年

4 康海民 马建设;青海 你的旅游纪念品是什么[N];青海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贾清芳;大力开发我国旅游纪念品迫在眉睫[N];中国特产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邵岭;仿造太容易 防伪太费力[N];文汇报;2007年

7 范爱萍;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纪念品品位[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8 商报记者 任维;北京前门文化公司总经理陈斌:让传统成为时尚 让文化成为产业[N];北京商报;2010年

9 杨斌 王浪;旅游纪念品陈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廖珍杰;旅游纪念品开发宜注意的几个原则[N];中国旅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立生;中国城市RBD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琼;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马晓京;加拿大西北沿岸印第安人图腾柱文化象征意义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钟经纬;中国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何旭娟;张钫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窦存芳;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关系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淼;开封地域文化在开封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郝跃文;基于山西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哲;消费者心理对旅游纪念品品牌视觉设计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于梅好;来沪游客旅游纪念品购买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畅;重庆涪陵白鹤梁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研发与设计[D];重庆大学;2010年

6 于瑶;景德镇陶瓷旅游纪念品开发与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7 杨隽;旅游纪念品的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苏秀丽;杭州旅游纪念品再设计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刘冬;旅游中心城市旅游纪念品购买行为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亚东;汉字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6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26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3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