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泰国民宿旅游的特色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0:36
【摘要】:在过去的10年中,泰国民宿旅游成为泰国旅游的新形式,而且是很受欢迎的旅游项目。泰国民宿旅游涉及了环境、社区和文化的可持续性的旅游形式。泰国民宿被称之为有温馨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是因为它强调本地文化,让游客真正的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因此,泰国民宿旅游线路以由全国各地“人民和社区的精神”为核心。发展泰国民宿旅游的特色化,有助于促进泰国民宿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者对泰国民宿旅游特色化的认知能力,吸引更多的本地游客和外国游客体验泰国各地的民俗特色。本文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其中泰国旅游者占200份、中国旅游者占50份以及其他国家旅游者占50份。根据泰国民宿旅游者行为方面分析的调查结果发现,各国家的调查对象对泰国民宿旅游比较感兴趣,而且大部分都体验过泰国民宿旅游,没有体验过的旅游者的主要原因是对泰国民宿旅游有兴趣,但没有机会去体验。泰国北部民宿旅游线路作为旅游者最喜欢的线路。各国游客大部分都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体验泰国民宿旅游并在民宿停留一两个晚上,消费水平主要在200-300元/次游。根据泰国民宿旅游者对泰国民宿旅游特色化的认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游客和其他国家游客对于泰国民宿旅游的特色化不太了解。泰国游客对泰国北部、中部、南部、东北部及东部民宿旅游的特色化都有鲜明认知,但对泰国西部民宿特色化缺乏认知。泰国旅游者对泰国中部民宿旅游的特色化的认知为沿河社区的特点。泰国旅游者对泰国北部民宿旅游的特色化的认知为北部全年凉爽的气候。泰国旅游者对泰国南部民宿旅游的特色化的认知为完整和美丽的安达曼海及许多岛屿。泰国旅游者对泰国东北部民宿旅游的特色化的认知为泰国东北部民宿主人的热情好客。泰国旅游者对泰国东部民宿旅游的特色化的认知为泰国东部民宿提供的自助海鲜、自助水果以及采摘新鲜水果活动。此外,泰国旅游者对泰国西部民宿旅游的特色化没有很大的认知,主要的认知都是于普通的旅游景点的认知。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关于泰国民宿旅游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泰国民宿旅游的特色化发展,为泰国的民宿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为旅游者提供特色住宿体验,最后指出在泰国民宿旅游的特色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民宿原貌特色化的消失、旅游者对民宿旅游缺乏认知、民宿旅游项目单一、民宿信息传播途径不畅通、民宿旅游地商业化现象突显、特色民宿旅游地交通不便利等问题,并提出泰国为民宿旅游特色化的发展提供相关政策、丰富泰国民宿旅游者的特色化认知、促进民宿与社区保持原始风貌的特色化等解决措施。此外,笔者还希望本论文不仅仅具有研究与分析的价值,还能让泰国居民以及中国游客对泰国民宿旅游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民宿旅游学术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与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593.36;F719.2
【图文】:

自我意识,年龄增长,同一性,独特性


- 14 -图 1-1 Personal 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Theory①化(Personal Identity)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人随着年而社会特色化(Social Identity)可以理解为我们理解谁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个人特色化(Personal Identity)较的特点来创造个人的同一性,而社会特色化(Social ,通过与他人建立的相似性②。 Apinya (2003) 提出特身份或一个事物,或者唯一拥有的独特性,而且于其.Social Identity Theory Tajfel and Turner 1979 [J/OL]. http://www.age-of-the-stity_theory.html.een.com. Difference Between Personal 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J/OL].encebetween.com/difference-between-personal-identity-and-vs-social-identity/.

研究方法,框架,问卷调查法,概念研究


- 17 -图 1-2 研究框架第六节 研究方法框架及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基础理论与基础概念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对象为在泰国旅游的泰国旅游者、中国旅游者及其他国家旅游者,收集数据并分析游客信息。本文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法。一、研究方法框架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如表 1-1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俊芳;;旅游开发规划“链核式”课程改革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 章建荣;新世纪旅游开发规划的新方法——《旅游开发与规划》评述[J];经济地理;2001年02期

3 陈传康;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进展评述[J];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05期

4 李玉辉;旅游开发规划模型和程序[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5 胡抚生;束晟;;2013年我国旅游研究述评——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J];中国旅游评论;2014年01期

6 郑伟民;;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国珈;;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5期

8 冯维波;对我国旅游开发规划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9 陈传康;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J];旅游学刊;1996年05期

10 张巍巍;;大南湖采煤塌陷区的治理与旅游开发规划[J];煤炭技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康;;临城白云洞旅游开发规划思想的建立和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2 陈传康;;城市(包括各级城镇和市域)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3 冯维波;罗世伟;;对我国旅游开发规划中若干问题的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4 陈传康;郁龙余;牟光蓉;;深圳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A];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集[C];2006年

5 彭敏;;市郊铁路与旅游发展的规划思考——以北京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6 刘燕芳;;雁门关景区的开发与保护[A];万里长城(2015年合订本)[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国明;旅游与村民共生共赢[N];莱芜日报;2018年

2 ;上海浦东旅游“十三五”规划(概要)[N];中国旅游报;2017年

3 记者 伍小龙;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 努力打造旅游开发精品工程[N];山南报(汉);2017年

4 冯晓广 王丽芳;涉县全域旅游展开秀美画卷[N];河北经济日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沈仲亮;中柬打造“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新典范[N];中国旅游报;2017年

6 农行江西分行副行长 戴发文;提供全面服务 助力老区脱贫[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刘星;全域旅游之花在民族地区盛放[N];四川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黄合 通讯员 施晟 龙英;“后进村”书写蝶变记[N];宁波日报;2017年

9 巴彦淖尔市旅游局 策划;凝聚力量 乘势而上 努力实现巴彦淖尔旅游业新跨越[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7年

10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市文物局局长 杨明全;落实“五新”战略 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N];汉中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好强;旅游演艺产品质量的构成维度及其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崔凤军;区域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3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文熙;地方政府发展喜马拉雅山地旅游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2 江姗;南昌梅岭景区地学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利用探讨[D];东华理工大学;2018年

3 雪花(ANGKHANA DUANGSA);泰国民宿旅游的特色化发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4 梁爽;2000-2015年西双版纳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5 刘静;甘肃省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7年

6 万东玲;昆明市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7 郭家树;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8 杨慧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地方主体身份认同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9 黄胤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D];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

10 黄颖;文化产业视域下工业遗迹旅游开发中政府职能定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6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26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c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