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浙江省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空间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2:15
【摘要】: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突飞猛进,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接待人数都实现了质的突破,亚欧美等客源地游客数量稳步增加,观光、休闲、会议、商务、探亲访友等旅游目的多元化发展。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强省、旅游大省,入境旅游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入境旅游接待人次数已经位居全国第二位,旅游业的战略性地位逐渐形成,成为全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排头兵。然而,浙江省内各地市入境旅游发展却存在着非均衡性逐渐突出的问题,虽然这与旅游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差异等一些不可回避的因素有关,但是在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大国际化程度的大背景下,在入境旅游发展的非均衡外部条件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前提下,入境旅游的非均衡继续存在或趋势的进一步加大显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入境旅游非均衡性问题进行探讨,同时,也希望为全国提供借鉴。 本文参照国家旅游局的统计口径,选取1999-2009年共11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研究指标。运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经济分区和波士顿矩阵等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对浙江省入境旅游的非均衡性特征进行了分析。针对以上空间特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及专家意见方法,选取了11个与旅游外汇收入密切相关的因子进行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提取出三个主影响因子,即经济开放因子、产业实力因子和可进入性因子。论文详细阐述了区域经济开放程度、旅游产业发展实力和交通区位条件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符合前提假设并与客观实际契合。 虽然非均衡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良性发展,优化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论文最后针对浙江省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结合主因素的系统分析以及区域入境旅游的发展趋势,提出优化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企业制定相关政策与战略提供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
【图文】:

入境旅游


(一)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现状我国入境旅游发展起步晚、增长快,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入境旅游发展长足进步(见图1一l)。1980一2000年的二十年间,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从570.25万人次增加到8334.39万人次,增加了约14.6倍,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从6.17亿美元增加到162.24美元,增加约26.3倍。2001年至今,总体增长幅度加大,但是2003年由于SARS的影响,入境旅游发展出现负增长,2004年又开始大幅反弹

旅游外汇收入,变动情况,单位


变化的前提下,非均衡性发展己经成为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鱼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这种非均衡性的空间特征,不仅明显体现在中西部之间,长三角与其他区域之间等大区块间的空间差异,省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见图1一2)。图1一我国各省市 1995.2009年旅游外汇收入变动情况(单位:百万美元)Fig.l一 2Changing, tatUsofinternationalreeeiPtsofChina加 m1995to2009资料来源:2008年国家统计年鉴和2009年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就旅游外汇收入水平进行分析,发达省份和落后省份之间的差异巨大。2009年排名第一的广东省旅游外汇收入是排名最后一位的宁夏的约2264倍,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五省市的旅游外汇收入总和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总和的约62%。总体来看,1995一2009年我国各地入境旅游外汇基本均呈现上升趋势。广东省从1995年起,逐渐与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黎围;吴晋峰;柳丽;;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2 宋鸿;陈晓玲;;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国入境旅游增长空间格局[J];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3 韩佳伸;滕文庆;陈延理;;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三亚市入境旅游现状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12期

4 肖绪信;骆高远;;我国入境旅游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4期

5 徐华辉;刘海燕;;浙江省入境旅游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4期

6 谭鹏成;;入境旅游:基于福利恶化型增长视角的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12期

7 汪莉;;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与实际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03期

8 周玉翠;谢江红;;我国区域入境旅游的影响因素分析——湖南省的实证研究[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年02期

9 赵伟;;福建省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李德山;韩春鲜;;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勇;;旅游外汇收入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2 张璞;;发展入境旅游,折射中国魅力——基于我国入境旅游的ARMA及ECM模型[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冷显鹏;;环渤海沿海地区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杨勇;;旅游外汇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跨省数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张建融;左红丽;;加强系统培训 发展入境旅游[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6 毕凤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毓;孙根年;;东部沿海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胡柏叶;孙静春;常琳;;汇率波动对上海市入境旅游需求影响研究[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靳诚;陆玉麒;;区域旅游一体化过程中边界效应的定量化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入境旅游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崔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悦;头9个月我国入境旅游持续增长[N];国际商报;2001年

2 ;六月入境旅游明显好于五月[N];中国旅游报;2003年

3 ;入境旅游 四川“点睛”在哪里[N];四川日报;2006年

4 龚雯;我国入境旅游开始恢复增长[N];人民日报;2004年

5 吉林记者站 赵利;吉林省出资50万扶持旅行社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9年

6 张梅;2月份我国入境旅游继续增长[N];中国旅游报;2003年

7 ;前10月入境旅游突破8100万人次[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八月份我国入境旅游继续强劲增长[N];中国旅游报;2004年

9 记者 王小润;入境旅游前十一个月实绩全面超去年[N];光明日报;2002年

10 高虹;各地营销官将体验海南游[N];海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洁洁;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袁宇杰;旅游CGE系统开发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清龙;两岸旅游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黄秀娟;旅游目的地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玉娟;基于双对数线性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谢风媛;省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宏盈;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肖亮;城市休闲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付磊;奥运会影响研究:经济和旅游[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瑞;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结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苑景雪;浙江省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空间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夏蕾;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国内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曾荣;广州入境旅游特征分析与市场开拓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徐嘉蕾;基于时空变化特征的辽宁省入境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旭生;山东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陈书星;广东省入境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周廷慰;灰色预测理论在安徽入境旅游研究中的应用[D];安徽大学;2011年

10 郭琦蕾;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6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26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