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乡村旅游环境景观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9:53
【摘要】: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其景观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技术性因素,其不仅能增强旅游吸引力,而且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生态问题的改善等方面也起到了控制和保护的作用,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就当前乡村旅游和乡村景观建设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梳理,对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包括其涵义、特征、功能、分类、开发条件、开发要点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等,对乡村景观建设的研究包括其涵义、构成、规划设计要点以及其在乡村旅游设计中的相关基础理论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四川省内江田园休闲带景观建设进行深入分析。本论文主要从基础分析、宏观规划、实施规划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首先充分挖掘了当地背景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和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区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全科学合理的预测,并以此制定了其旅游开发思路和总体定位,为随后的实施规划确立了指导性框架,通过对各种条件的全面分析,确定其景观建设框架。 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的内容极为丰富,通过对四川省内江田园休闲带进行系统性研究,得出乡村旅游景观建设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乡土特色,在注重生态保护和景观项目参与性的前提下统筹规划,使其成为旅游区的核心要素。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7;TU986
【图文】:

现状


包括:背景条件分析、旅游资源条件分析、市场前景预测(图4.2)。现状分析1、道路两侧景观杂乱无序2、道路两侧民房无序建设,风解3、民居风貌不统一视觉感官表4、部分道路路况差5、太子湖、益民溪水质较差、影景观效果差住砚飞水体现有民居规划红线省道206—乡村道.…高速公路铁路图4.2综合现状图 Figure4.2eomprehensivestatusmaP1.1背景条件分析主要包括乡村旅游背景研究、区位条件分析、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社会环境条件分析。1.1.1乡村旅游背景研究通过对当前我国城郊旅游的发展模式和休闲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理论研究,19

资源分布图,沱江


1.4项目区旅游资源分析乡村旅游的景观建设要因地制宜,与项目区内的旅游资源充分结合,以达到“虽为人开、宛若天成”的效果,同时在景观建设中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图4.4)。1.4.1水资源(1)沱江沱江是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发源于九顶山南麓,南流至金堂县赵家渡俊称沱江,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等地至沪州市汇入长江。再该项目内,沱江以西为项目区,沱江以东为东兴区。沱江在项目区内约4klll,从交通乡永兴村到白马镇石庙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税伟,陈烈,王山河;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2 ;中国休闲农业网(中国乡村旅游网)正式开通[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01期

3 仇峰;;三个培育抓提升 乡村旅游显品位[J];杭州(下半月);2009年11期

4 ;“浓浓乡村情”——乡村旅游发展大家谈[J];杭州(我们);2010年08期

5 张互助;略论社区林业与乡村旅游[J];林业与社会;2001年06期

6 何舜平;;发展乡村旅游 做强县域经济[J];理论导报;2006年12期

7 ;农业部两部门:共推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J];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06期

8 罗修军;;息烽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当代;2007年12期

9 李焱;;海淀推出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带[J];投资北京;2008年02期

10 段致辉,韩丽;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方红;;布依族乡村旅游与人才开发[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2 杨冠雄;;海南有必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兼论乡村旅游应当做成国际旅游岛的一个重要品牌[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冯焕龙;陈晓键;;陕北地区乡村旅游思考——以陕西省延长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迪力夏提·司马义;买托合提·阿那依提;;哈密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潘宜;程望杰;;村庄有机更新中乡村旅游特色的保护与挖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楼惠新;;论乡村旅游的品牌设计与营销[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8 楼惠新;;论乡村旅游的品牌设计与营销[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远坤;;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翁孟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习秋;乡村旅游项目应如何开发[N];河南科技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小润 李慧;乡村旅游:三十年与三个华丽转身[N];光明日报;2008年

3 特约记者 潘国雄;加快乡村旅游力度[N];贵州民族报;2008年

4 史洪跃;黔西倾力打造解放村乡村旅游[N];毕节日报;2008年

5 记者 陈太平 实习生 杨荣生;做好规划引导 发展乡村旅游[N];常德日报;2008年

6 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 熊晓红;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通讯员 徐祥;红安乡村旅游彰显富民效应[N];黄冈日报;2008年

8 郭迎新 刘峻宇 蒋洪林;杨凌开创乡村旅游新纪元[N];西部时报;2008年

9 记者 杨蕊 雷蕾;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在新平召开[N];玉溪日报;2008年

10 史洪跃;黔西县——加快解放村乡村旅游建设[N];毕节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4 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淑梅;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铁;基于Pro-Poor Tourism(PPT)的小尺度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周春发;旅游场域中的乡村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9年

9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宇宁;中日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黎彦;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贡献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张华;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隽妮;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于晓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成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D];西华大学;2010年

6 甘飞云;宋代乡村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董丽丽;湖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芳;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韩冉冉;基于体验营销的乡村旅游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10 段云国;重庆市远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2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42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e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