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
【图文】:
企业可以观察到对方过去的行为选择,每一阶段博弈间没有物质上的联系,即前一阶段的企业博弈选择的结果不改变后一阶段的博弈结构,企业关心的是一种长期信任的收益,并不仅考虑一次的收益如图6一3。收益时间图6一3协同竞争动态博弈收益图(3)非零和博弈。协同竞争的结果可以使合作双方都获得收益,参与人的总支付(总收益)是所有阶段博弈支付的贴现值之和。(二)模型移植构架为了建立模型及简化计算,本文做以下假设:(l)旅游产业集群共生体内由n个企业构成,企业间为了能够获得共生租金,彼此间进行信息、资源、人才等要素的交流与合作,每次合作的总投入为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文斌;卢新元;张金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年03期
2 宋涛;;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0期
3 张轶慧;梁旭;;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架构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5期
4 史文斌;张金隆;;基于模糊评价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6期
5 杨正华;熊哲欣;;发展旅游产业集群 促进湘西经济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02期
6 翁钢民;杨艳萍;;中外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评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8期
7 陈鹏;翟媛;;中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5期
8 蒋明;;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建设[J];学习月刊;2008年12期
9 王兆峰;;旅游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刘强;;基于GEM模型的大连市旅游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峰;;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江激宇;张士云;王晓润;鹿亚飞;;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张超;;基于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济宁市旅游局副局长 陈晓霞;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N];济宁日报;2009年
2 记者 周荣华 通讯员 何为刚;我市旅游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N];咸宁日报;2009年
3 西安思源学院 姜建华 张虹薇;西安曲江旅游产业集群结构及聚散效应浅析[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辛建斌 李旭江 李建义;长治县推出转型发展新战略[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5 金 珩;产业集群打造我国“大旅游”时代[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宁夏记者站 王涛 王建宏;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带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曹湘黔;扮靓古镇做大旅游产业[N];自贡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吴清财 记者 邢玲;我市旅游产业“人财两旺”[N];益阳日报;2009年
9 记者 曾西林 实习生 何 芳 通讯员 曹忠生;一季度旅游产业暖意融融[N];郴州日报;2009年
10 北京市副市长 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品样;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高琴;港口产业集群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10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雪梅;旅游产业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春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晓亮;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移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5 原春婷;长垣防腐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0年
6 刘鑫;论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旺兴;产业集群内企业战略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8 闫建超;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9 陶亮;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星烨;基于产业集群的宜丰竹产业竞争力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9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5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