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09:38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产业集群成为全球化与区域化相互作用中参与竞争的主要力量。同时,作为产业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旅游产业空间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旅游经济现象。仔细观察世界旅游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就会发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业大多倾向于在某一特定地区群集。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引人关注的、具有活力的地区恰恰也是产业集聚的地区。 目前国际上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产业集群的地理特性、产业特性和集群功能三个方面展开,但基本上是以具体旅游产业集群为案例进行归纳与演绎,同时以相应的实证研究来证明各种假设。然而,我国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国外观点的介绍、旅游集群的内涵、形成动因及影响等内容,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动因及演进过程虽有所涉及,但比较分散,很少系统地触及到旅游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及其演进过程中的不稳定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本论文将采取有别于大多数已有旅游产业集群方面的研究仅局限于分工协作、规模报酬及外部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视角的方法,仅从共生理论视角展开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其中不管旅游产业集聚现象是否已发展成为集群阶段,只要存在旅游集聚现象,本文认为集聚在某一区位的旅游相关企业或机构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共生现象。具体而言: 第一,旅游产业集群共生是一种经济组织现象,并具有一定的自组织性。旅游产业集群共生过程自身体现为一种自组织过程,各个旅游相关企业(产业)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使之结成共生体,并根据自身和外在条件形成不同共生模式,产生共生能量,通过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内各组成部分间输入和输出能量,自我调节走向有序结构的自组织性。 第二,旅游产业集群是一个以基本资源要素为共生单元,以资源为结点,结点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资源网络体。具体而言,共享性资源是影响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集群内外的资源间的组合方式与作用关系的差异,成为集群竞争优势的根本,其本质在于旅游产业集群整体网络系统的结构协同性。 第三,旅游产业集群共生单元之所以在特定地域内共生,根本目的是追逐共生租金的增加,否则此种共生关系极不稳定或不能长久维持。因此,共生租金成为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其演进的根本动力。同时,共生单元在演进过程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及组织模式。 第四,本文通过移植和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共生体的萌芽阶段和发展成熟阶段的合作博弈模型,对旅游产业集群共生体的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在旅游产业集群共生体的演进过程中,除了具有稳定性因素外,还受到其他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稳定的表现,并对旅游产业集群萌芽阶段、发展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的不稳定表现提出了缓解机制。 第五,在对以上旅游产业集群共生形成与演进理论的探讨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旅游产业集群共生演进程度进行定量的研究。将旅游产业集群共生网络的资源集聚效应、分工协作效应及信息、资源共享效应三个方面构建模型来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共生体的共生演进程度。对这三个方面分别确定评价指标,建立旅游产业集群共生程度指标重要性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共生体健康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
【图文】:

协同竞争,动态博弈


企业可以观察到对方过去的行为选择,每一阶段博弈间没有物质上的联系,即前一阶段的企业博弈选择的结果不改变后一阶段的博弈结构,企业关心的是一种长期信任的收益,并不仅考虑一次的收益如图6一3。收益时间图6一3协同竞争动态博弈收益图(3)非零和博弈。协同竞争的结果可以使合作双方都获得收益,参与人的总支付(总收益)是所有阶段博弈支付的贴现值之和。(二)模型移植构架为了建立模型及简化计算,本文做以下假设:(l)旅游产业集群共生体内由n个企业构成,企业间为了能够获得共生租金,彼此间进行信息、资源、人才等要素的交流与合作,每次合作的总投入为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文斌;卢新元;张金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年03期

2 宋涛;;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0期

3 张轶慧;梁旭;;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架构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5期

4 史文斌;张金隆;;基于模糊评价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6期

5 杨正华;熊哲欣;;发展旅游产业集群 促进湘西经济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02期

6 翁钢民;杨艳萍;;中外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评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8期

7 陈鹏;翟媛;;中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5期

8 蒋明;;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建设[J];学习月刊;2008年12期

9 王兆峰;;旅游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刘强;;基于GEM模型的大连市旅游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峰;;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江激宇;张士云;王晓润;鹿亚飞;;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张超;;基于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济宁市旅游局副局长 陈晓霞;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N];济宁日报;2009年

2 记者 周荣华 通讯员 何为刚;我市旅游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N];咸宁日报;2009年

3 西安思源学院 姜建华 张虹薇;西安曲江旅游产业集群结构及聚散效应浅析[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辛建斌 李旭江 李建义;长治县推出转型发展新战略[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5 金 珩;产业集群打造我国“大旅游”时代[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宁夏记者站 王涛 王建宏;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带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曹湘黔;扮靓古镇做大旅游产业[N];自贡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吴清财 记者 邢玲;我市旅游产业“人财两旺”[N];益阳日报;2009年

9 记者 曾西林 实习生 何 芳 通讯员 曹忠生;一季度旅游产业暖意融融[N];郴州日报;2009年

10 北京市副市长 丁向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北京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品样;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高琴;港口产业集群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10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雪梅;旅游产业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春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晓亮;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移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5 原春婷;长垣防腐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0年

6 刘鑫;论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旺兴;产业集群内企业战略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8 闫建超;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9 陶亮;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星烨;基于产业集群的宜丰竹产业竞争力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9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59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b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