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务旅游运行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12:00
城市商务旅游作为城市旅游的一种重要的新业态,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城市的商务旅游的运行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和对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目前,各级政府对推动城市商务旅游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系统的理性思考和工作路径。商务旅游体系中的其它主体,如何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协同配合,共同做大这一产业,也需要理论指导。深入研究城市商务旅游的运行规律,推动城市商务旅游体系在更高的层次上建设,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本文对商务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对国内外城市商务旅游运行进程与特征进行简要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商务旅游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了城市商务旅游运行系统的整体框架模型,对该系统的因果反馈回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法等方法,构建城市商务旅游运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城市商务旅游运行机制;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软件构建了城市商务旅游运行系统仿真模型,并以北京市为对象,进行了城市商务旅游运行系统仿真分析。 本文有以下创新:本文构建了城市商务旅游系统运行的框架模型。将城市商务旅游运作系统看作一个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对其结构、特性功能、因果关系模型和主要反馈回路等进行分析,提出城市商务旅游运行系统主要由产品子系统、需求子系统、中介子系统、支持子系统、效益子系统等五个子系统构成,并对其各个系统的作用、要素、运行规律和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系统的描述出了城市商务旅游框架模型,为城市商务旅游体系的建设,做出了框架性的设计,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本文提出了城市商务旅游的运行机制,对运行动力的政策主导机制、运行主体的联动机制、运行空间的集聚机制、运行过程的产业链机制和运行融合的信息化机制的基本内涵、运行特征、形成机理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找到了从框架设计到工作推动的路径。本文进行了城市商务旅游运行系统的仿真模拟与实证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城市商务旅游运行系统仿真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城市商务旅游进行多维度、数量化的现实描述和趋势预测,不仅有方法论上的创新,而且也有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对这样一个中国最重要的商务旅游城市,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北京市进行仿真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对实践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592
【部分图文】:
①、表 7-1)。图7-1 北京市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现状分布①资料来自于《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2011年 第07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J153-10-118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30图7-11 北京市城市职能及产业空间分布7.4.2 提升中介子系统建设以专业服务公司、旅行社为核心的商务旅游供应企业,构建商务旅游服务的产业链体系,实现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中介子系统的实力[151]。比较重要的是具有与国际化商务旅游城市相适应、与未来商务旅游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足够的中介机构数量,基于市场化的原则,形成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格局;合理、细致的专业分工,门类齐全、协同配合的市场分工格局;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理念、专业人才和专业化经营能力;构筑着眼于未来的电子服务平台。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2011年 第07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J153-10-134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3915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592
【部分图文】:
①、表 7-1)。图7-1 北京市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现状分布①资料来自于《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2011年 第07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J153-10-118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30图7-11 北京市城市职能及产业空间分布7.4.2 提升中介子系统建设以专业服务公司、旅行社为核心的商务旅游供应企业,构建商务旅游服务的产业链体系,实现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中介子系统的实力[151]。比较重要的是具有与国际化商务旅游城市相适应、与未来商务旅游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足够的中介机构数量,基于市场化的原则,形成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格局;合理、细致的专业分工,门类齐全、协同配合的市场分工格局;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理念、专业人才和专业化经营能力;构筑着眼于未来的电子服务平台。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2011年 第07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J153-10-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吉华,郭怀成,Richard Dawson,王丽婧;层次分析法在西藏日土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彭华;试论经济中心型城市旅游的商务主导模式——以汕头市为例[J];地理科学;1999年02期
3 章怡,林刚,李丰生;商务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陈沅江,吴超;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矿山安全管理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1997年09期
5 李剑力;;城镇化动力因素的主成分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年01期
6 刘春济,朱海森;我国商务旅游及其市场开发策略探讨[J];旅游科学;2003年03期
7 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年02期
8 邢修三;物理熵、信息熵及其演化方程[J];中国科学A辑;2001年01期
9 高爱民;关于中国商务旅游问题的若干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厉新权,程小敏;关于拓展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晓勐;城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慧;企业治理系统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63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63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