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研究
【学位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80-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2.2.2 体育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2.2.3 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2.2.4 湘西山江苗寨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的拥有及保护状况
4.1.1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拥有状况
4.1.2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参与主体
4.1.3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列入非遗四级保护名录项目
4.1.4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节日习俗保护状况
4.1.5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保护状况
4.1.6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文献典籍保护状况
4.2 湘西山江苗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4.2.1 湘西山江苗寨乡村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4.2.2 湘西山江苗寨乡村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4.2.3 湘西山江苗寨乡村旅游观赏性演艺节目开发状况
4.2.4 湘西山江苗寨乡村旅游传统参与性体验项目开发状况
4.2.5 湘西山江苗寨乡村旅游小商品开发状况
4.3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现状
4.3.1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的规模
4.3.2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的模式
4.3.3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的动因
4.3.4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的本质
4.3.5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的机制
4.3.6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的成效
4.4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4.4.1 融合意识不强,尚处于各自为阵的初始融合状态
4.4.2 尚未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刚性融合的体制机制
4.4.3 缺乏兼具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4.4.4 旅游开发的商业利益与社会效益平衡把握不准确
4.4.5 景区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两者融合效果不明显
4.5 提升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成效的对策
4.5.1 建设专业队伍,提高对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的融合意识
4.5.2 改革管理体制,构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4.5.3 坚持保护性开发,降低旅游对传统体育文化过度商业化开发
4.5.4 加强研究与宣传,促进不同部门形成互动融合的整体模式
4.5.5 创新生产经营体制,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B 居民访谈提纲
附录C 专家访谈提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静芳;王艳兵;;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双向互动影响[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顾晓艳;;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及其变迁[J];教育文化论坛;2019年06期
3 胡楠;;河南传统体育文化与全球认同研究[J];科技资讯;2018年29期
4 杨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12期
5 徐海朋;;新媒体视角下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策略探析[J];新闻传播;2018年24期
6 王壮;;探究新媒体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传播[J];汉字文化;2019年07期
7 徐晓仪;林早;刘旻航;;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风险类别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9年01期
8 梁超杰;;龙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及其国际化推广[J];科技风;2019年13期
9 张骁鸣;黄秋芬;;把日常的还给日常:从龙舟赛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J];旅游学刊;2019年05期
10 吴传德;;我国举办传统体育文化展的当代价值及发展策略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饶平;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孟林盛;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羽莎;湘西山江苗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研究[D];吉首大学;2019年
2 牟东旭;农村人口“空心化”背景下明德朝鲜族乡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D];西北民族大学;2019年
3 周丽;苗族手毽文化符号考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4 万三清;二青会与三晋传统体育文化的互融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5 余少东;怒江州怒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路径与创新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6 黄书朋;文化变迁视域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构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年
7 贺星辰;肃南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8年
8 李颖;松桃苗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逻辑与传承之道[D];贵州大学;2018年
9 罗玄极;台湾高山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10 李可;博览会形态下的体育文化传播[D];成都体育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77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7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