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清明节与中国的民间信仰

发布时间:2020-11-11 18:27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具有历史、自然、人文等多重文化内涵。它将庄严肃穆的基本格调与欢乐祥和的娱乐色彩相融合,从一个古代节日传承发展壮大为全民族所共同关注的节日。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精神,对于国人传统文化的重塑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唤起国人关注和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共鸣,对积极响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中国民间信仰的角度对清明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除了绪论一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确立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概述国内外对清明节的研究状况;介绍有关清明节与民间信仰的概念和关系。第一章阐释了清明节与火崇拜的渊源,清明节是由寒食节演变而来,在演变过程中是与民间火崇拜分不开的,并揭示了清明节禁烟赐火的民俗心理即禳灾避祸、祈福求吉和追忆缅怀的心理。第二章描述清明节与巫术思维的紧密关系,在节日形成的背后具有完备的巫术理论作为支撑,而其节日中特定的习俗也体现出较为浓厚的巫术崇拜,烧纸钱、插柳条等节日习俗便是传统巫术的表现。第三章揭示了清明节的传统节日习俗是生殖崇拜的一种体现,从吃清明蛋、植树插柳到树立“生死并置”的生死观,节日的内涵反映了对生命的无限向往。第四章阐释了清明节与祖先崇拜的关系,清明节的祭祖习俗源于古代的祖先崇拜,祭祖方式从古到今亦呈现出进步与发展。祭祖能够传达中国传统孝文化,也能慰藉心理,更为重要的是起到维系家族关系的作用,对于国人的家族使命感和民族认同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清明节所包含的以崇拜观念为核心的民间信仰,诠释了其节日习俗和内涵的精神根源,让中国的节日成为一种标志文化而传播于世界。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K89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前人相关研究综述
    三、本文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四、清明节与民间信仰的有关概念及其关系
第一章 清明节与火崇拜
    一、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原始母体
        (一) 火与寒食节的渊源
        (二) 清明节的赐新火习俗
        (三) 寒食节向清明节的转变
    二、盛行于民间的火崇拜
        (一) 火灵观念
        (二) 火神观念
    三、清明节禁烟赐火的民俗心理
        (一) 禳灾避祸心理
        (二) 祈福求吉心理
        (三) 追忆缅怀心理
第二章 清明节与巫术崇拜
    一、原始巫术理论对清明节的影响
        (一) 阴阳五行观是原始巫术理论的来源
        (二) 原始巫术理论是清明鬼节产生的依据
    二、纸钱——沟通现实与冥界的巫术物象
        (一) 纸钱的来历与类型
        (二) 纸钱的巫术意义
    三、插柳——辟邪巫术的表现形式
        (一) 清明节插柳的来历
        (二) 柳条的巫术意义
        (三) 清明插柳习俗的流行
第三章 清明节与生殖崇拜
    一、清明吃蛋——生育理念的象征
        (一) 吃蛋习俗的来历
        (二) 蛋的生殖力量
    二、踏青植树——崇尚生命的方式
        (一) 树的生殖寓意
        (二) 树的生命寓意
    三、“生死并置”——生存时空交替的观念
第四章 清明节与祖先崇拜
    一、清明祭祖源于祖先崇拜
        (一) 原始的灵魂崇拜观念
        (二) 早期的远祖崇拜
        (三) 阶级社会中的近祖崇拜
    二、清明祭祖的形式
        (一) 制度森严的祠祭
        (二) 传统的墓祭
        (三) 新时期的“文明”祭
    三、清明祭祖的功能
        (一) 传承孝文化的功能
        (二) 心理慰藉的功能
        (三) 家族维系的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论文类
致谢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龙光;;试论彝族火神话与火崇拜[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邓帮云;;释“禁”——兼谈树木的生殖崇拜[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郭康松;论中国古代的柳崇拜[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03期

4 郭连锋;张云霁;;火把节与寒食节之比较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5 金尚理;疑神宗教与人伦理性——从“祖先崇拜”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关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高洪兴;中国鬼节与阴阳五行:从清明节和中元节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曹鑫;;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苏省清明扫墓风俗研究[J];甘肃农业;2006年11期

8 张琪亚;隐喻的力量——论民间巫术信仰的重要象征形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郭康松;戴柳、插柳风俗考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朱雄君;;祖先崇拜的社会功能——基于湖南石村的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丑平;上巳、寒食、清明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9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79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