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龙门窑遗存研究
【学位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174.72;K876.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青花瓷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内
1.1.2 国外
1.2 广西瓷业分布
1.2.1 广西唐代瓷业分布
1.2.2 广西宋代瓷业分布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4.1 研究意义
1.4.2 创新点
2.田野调查
2.1 浦北县博物馆调查
2.2 小江瓷器厂调查
2.3 龙门窑现存龙窑XCY11 的调查
3.龙门窑遗存研究
3.1 历史沿革与自然环境
3.2 分布范围
3.3 龙门窑遗迹
3.4 龙门窑遗物
3.5 龙门窑产品纹饰题材
3.5.1 植物花卉纹
3.5.2 几何纹
3.5.3 佛教题材纹饰
3.5.4 文字题材
3.5.5 款识
4.断代与分期
4.1 产品特征
4.2 年代
4.3 分期
5.样品选择及实验方案
5.1 实验样品来源与选择
5.2 实验目的与方案
5.2.1 实验目的
5.2.2 实验方案
6.科技分析
6.1 物理性能研究
6.1.1 古陶瓷吸水率测试方法概述
6.1.2 样品介绍
6.1.3 实验仪器与步骤
6.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1.5 小结
6.2 烧成温度研究
6.2.1 古陶瓷烧成温度研究简述
6.2.2 热膨胀测温方法简介
6.2.3 实验仪器与步骤
6.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5 小结
6.3 化学组分研究
6.3.1 古陶瓷化学组分研究综述
6.3.2 实验仪器与步骤
6.3.2.1 实验仪器
6.3.2.2 实验步骤
6.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5 小结
7.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龙门窑样品照片
附录2 龙门窑样品显微照片
附录3 龙门窑样品热膨胀曲线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樱菲;霍华;李一平;周进;;景德镇明代洪武瓷的化学组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年03期
2 熊樱菲;;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陶瓷绿釉化学组成的研究[J];中国陶瓷;2014年08期
3 吴艺娟;;简论德化青花瓷的装饰手法及外销问题——以馆藏“泰兴号沉船”青花瓷器为例[J];四川文物;2013年02期
4 段鸿莺;苗建民;李媛;康葆强;李合;;我国古代建筑绿色琉璃构件病害的分析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02期
5 熊樱菲;;中国古代高温铁釉瓷的呈色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年S1期
6 张怡;朱剑;王涛;赵朝洪;郁金城;王昌燧;;低温陶器的烧成温度测定及其初步应用[J];南方文物;2012年01期
7 朱铁权;王昌燧;毛振伟;李立新;黄烘;;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铅釉陶表面腐蚀物的分析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1期
8 夏君定;吴婧玮;熊樱菲;龚玉武;;上林湖越窑瓷器前剂量测定年代中的热激活特性(TAC)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年04期
9 吴军明;罗婷;李其江;张茂林;吴隽;曹建文;;景德镇外销青花瓷的化学组成特征[J];中国陶瓷;2009年09期
10 郑乃章;吴军明;吴隽;孙加林;;明清以来景德镇低温黄釉的初步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嫦松;宋代吉州窑茶盏呈色机理及工艺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2 苏沛权(Sou Pui Kun);青花瓷与中外文化交流[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泽群;环太湖地区东周时期原始瓷的产地[D];南京大学;2017年
2 刘旸;“万历号”沉船出水瓷器相关问题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年
3 王宇旭;“多元气氛”对古代陶瓷呈色的影响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年
4 崔炜;禹会遗址出土薄胎黑陶的工艺产地及相关问题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1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8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