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融合进程中民族服饰的流变 ——以通海兴蒙乡蒙古族妇女服饰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24 15:14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何保持多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这是现代化、国际化或者全球化走向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兴蒙乡蒙古族在从北方高原进入云南彝族文化圈生产生活的750多年间,因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融合,其服饰的款式,配饰、色彩等形式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服饰。这种特色较好地反映出一个民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其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以及相互吸收、融合的演变发展。兴蒙乡蒙古族的民族服饰演变形态是自然的、原生态的,其在延伸本民族自身文化的同时与周边民族不断交流、融合。应该说,这就是大多数迁徙民族服饰及其文化发展演变的一个典型代表。改革开放、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与北方蒙古族的交流日益加深,兴蒙乡人的蒙古族民族意识也日益强化。他们在认同自己是“蒙古人”的同时,也认同周围环境带给他们的客观改变。所以,他们一方面追溯传统与保留,另一方面也接受认同与创新。二者沿着各自的认同轨迹运行。而这个过程也是他们自由选择的过程。这就形成了其与北方蒙古人“合而不同”的又一文化圈,过着另一种图景的蒙古人生活。因此,无论是从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云南兴蒙乡蒙古族服饰现象及其特征
(一) 日常生活服饰:本土化与传统样式的逐渐回归
(二) 节庆服饰:民族个性的张扬与民族认同感的日趋强烈
三、云南兴蒙乡蒙古族服饰与北方蒙古族服饰比较
(一) 形式:民族主流特征的延续与日趋简便实用化
(二) 头饰:民族特征的显现与多民族文化的融汇
(三) 面料:传统丝棉的多样选用与现代"料子布"的流行
(四) 色彩:崇尚青、黑色与对天蓝、白色的日益喜爱
(五) 图案:金银丝线织就与多种库锦组成的精美艺术
(六) 配饰:独特样式的五彩线"排纽"与银花牌
(七) 鞋子:日常生活的时尚化与节日庆典的传统化
四、云南兴蒙乡蒙古族服饰的流变因素分析
(一) 地理环境改变对服饰用料、款式及色彩的影响
(二) 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对服饰的影响
(三) 审美心理的改变对服饰的影响
(四) 宗教信仰的变化对服饰的影响
(五) 多民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六) 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互相影响
五、云南兴蒙乡蒙古族服饰演变态势
(一) 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与民族服饰传承的式微
(二) 多元认同、重视回归与民族服饰的新变化
六、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蒙古族图案花纹的象征意义[J]. 任美平. 美术大观. 2009(05)
[2]节庆服饰[J]. 田君. 装饰. 2009(02)
[3]生态环境中的人类活动及文化创造——以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变迁为例[J]. 单江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
[4]浅析蒙古族工艺美术中的色彩[J]. 武迎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06)
[5]宗教文化对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J]. 任平. 中国宗教. 2008(02)
[6]论蒙古族入滇的历史贡献[J]. 王世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7]文化认同与民族服饰的流变[J]. 余梓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6(06)
[8]蒙古族服饰及其所蕴涵的生态理念[J]. 辛文. 设计视界. 2006(03)
[9]试析民族服饰色彩与宗教文化[J]. 郑剑.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云南彝族多样性图腾崇拜及生态学意义[J]. 戴波,蒙睿.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博士论文
[1]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D]. 宏英.内蒙古大学 2009
[2]云南通海蒙古族文化变迁[D]. 桑郁.中央民族大学 2003
[3]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D]. 李晓斌.云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蒙古族服饰艺术特征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与启示[D]. 李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2]试论科尔沁蒙古族头饰艺术[D]. 包春雨.中央民族大学 2008
[3]文化融合与传承—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塔吉克民俗及其变迁[D]. 祖鲁比亚·吾斯曼.新疆大学 2006
[4]元代蒙古族服饰的审美特征[D]. 乌云.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5]服饰与文化变迁[D]. 蔡磊.武汉大学 2005
[6]蒙古族服饰文化特点[D]. 孙萨茹拉.中央民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97466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云南兴蒙乡蒙古族服饰现象及其特征
(一) 日常生活服饰:本土化与传统样式的逐渐回归
(二) 节庆服饰:民族个性的张扬与民族认同感的日趋强烈
三、云南兴蒙乡蒙古族服饰与北方蒙古族服饰比较
(一) 形式:民族主流特征的延续与日趋简便实用化
(二) 头饰:民族特征的显现与多民族文化的融汇
(三) 面料:传统丝棉的多样选用与现代"料子布"的流行
(四) 色彩:崇尚青、黑色与对天蓝、白色的日益喜爱
(五) 图案:金银丝线织就与多种库锦组成的精美艺术
(六) 配饰:独特样式的五彩线"排纽"与银花牌
(七) 鞋子:日常生活的时尚化与节日庆典的传统化
四、云南兴蒙乡蒙古族服饰的流变因素分析
(一) 地理环境改变对服饰用料、款式及色彩的影响
(二) 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对服饰的影响
(三) 审美心理的改变对服饰的影响
(四) 宗教信仰的变化对服饰的影响
(五) 多民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六) 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互相影响
五、云南兴蒙乡蒙古族服饰演变态势
(一) 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与民族服饰传承的式微
(二) 多元认同、重视回归与民族服饰的新变化
六、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蒙古族图案花纹的象征意义[J]. 任美平. 美术大观. 2009(05)
[2]节庆服饰[J]. 田君. 装饰. 2009(02)
[3]生态环境中的人类活动及文化创造——以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变迁为例[J]. 单江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
[4]浅析蒙古族工艺美术中的色彩[J]. 武迎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06)
[5]宗教文化对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J]. 任平. 中国宗教. 2008(02)
[6]论蒙古族入滇的历史贡献[J]. 王世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7]文化认同与民族服饰的流变[J]. 余梓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6(06)
[8]蒙古族服饰及其所蕴涵的生态理念[J]. 辛文. 设计视界. 2006(03)
[9]试析民族服饰色彩与宗教文化[J]. 郑剑.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云南彝族多样性图腾崇拜及生态学意义[J]. 戴波,蒙睿.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博士论文
[1]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D]. 宏英.内蒙古大学 2009
[2]云南通海蒙古族文化变迁[D]. 桑郁.中央民族大学 2003
[3]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D]. 李晓斌.云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蒙古族服饰艺术特征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与启示[D]. 李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2]试论科尔沁蒙古族头饰艺术[D]. 包春雨.中央民族大学 2008
[3]文化融合与传承—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塔吉克民俗及其变迁[D]. 祖鲁比亚·吾斯曼.新疆大学 2006
[4]元代蒙古族服饰的审美特征[D]. 乌云.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5]服饰与文化变迁[D]. 蔡磊.武汉大学 2005
[6]蒙古族服饰文化特点[D]. 孙萨茹拉.中央民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97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99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