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延边地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其耦合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3 18:4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需求越来越丰富,旅游成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3月9日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市场需求的提升凸显了旅游交通便捷度在旅游客源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交通可达性就越发的促进了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的协同发展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延边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交通网络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根据交通网络结构特征将交通网络演变阶段划分为五个:交通类型单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87年)、低等级公路占主导阶段(1987年-1998年)、高速公路兴盛阶段(1998年-2003年)、交通网络初级阶段(2003年-2009年)、高铁时代阶段(2009年-2016年-今后)。通过交通网络可达性数据处理,总结出延边地区交通网络演变的两个特征,一具有“核心-边缘”倾向,二典型的“一极两核区”。运用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系数、区位商对延边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整理分析,进行旅游资...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延边地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其耦合关系研究


图2.1延边州行政区划图??2.?2相关概念界定??

地势图,延边州,地势图


值一般为0-3之间,P值越大表明道路网络的连接度越好。??、克里金插值法??采用空间分析模块中的内插法-(kriging)得出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布格局。??.?2延边地区交通网络结构演变过程??.2.1延边地形与交通空间结构特征??地形是一个地区交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限制性条件。延边地处长白山地占延边总面积的54.8%,高原占6.4%,谷地占13.2%,河谷平原占12.3%陵占13.3%,基本上是“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整体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北、东北三面向东南倾斜,以珲春一带为最低。整个地貌呈山地、丘陵、盆个梯度,山岭多分布在周边地带,丘陵多分布在山地边沿,盆地主要分布在两岸和山岭之间。下图为延边州地势图:??

交通图,延边州,交通图


2、低等级公路占主导阶段(1987年一?1998年),该时期内公路条数与密??断增加,但公路等级提升慢。低等级公路主要是依据路面铺装情况及通车量,??行政等级中的省道及以下,功能等级中的三级及以下。1998年公路通车里??到4438.6km,全州共完成路网建设项目30项,明月镇至长白山天池、延??朝阳川、敦化至滴达咀、敦化至江源、汪清至天桥岭、珲春至圈河、珲春至??沟、江密峰至珲春高速公路图们连接线等一大批省州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通??铁路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向州内其他县市及周边省份延伸,珲春市、二道??镇相继开通铁路路线。延吉机场于1993-1998年扩建,因此航空线路在该??内未发挥明显带动作用,相继开通发展了珲春公路口岸、圈河公路口岸等带??客货运输量。但该时期内延边州还没有形成高速公路主干线,延边州交通网??是以低等级公路发挥着主要的交通运输作用。如图3.3为1998年延边州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边疆山区旅游城市的交通与旅游发展耦合关系——以丽江市为实证案例[J]. 刘安乐,王成,杨承玥,明庆忠.  经济地理. 2018(01)
[2]武陵山区交通通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耦合协调分析[J]. 叶茂,王兆峰.  经济地理. 2017(11)
[3]滇中地区旅游交通格局优化探讨[J]. 郭向阳,明庆忠,穆学青,吴建丽,杨亚萍.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03)
[4]边境地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关系及协调度研究[J]. 韩璐,明庆忠,张志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5]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J]. 郭建科,王绍博,李博,彭飞,王丹丹.  地理科学. 2016(04)
[6]云南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态势研究[J]. 王峰,刘安乐,张斌丰,明庆忠.  世界地理研究. 2014(02)
[7]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J]. 汪德根.  旅游学刊. 2014(01)
[8]基于交通改善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时空分异与机制研究[J]. 王兆峰,余含.  经济地理. 2013(01)
[9]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新格局构建——以郑西高铁为例[J]. 殷平.  旅游学刊. 2012(12)
[10]云南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布局与优化对策[J]. 戢晓峰,梁斐雯,陈方.  经济地理. 2012(11)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旅游空间格局演化及机制研究[D]. 王洪桥.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西南边疆山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关联机制及效应研究[D]. 王峰.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进研究[D]. 黄华.华东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城际铁路对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 李萌.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交通网络演化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D]. 李丹.吉首大学 2017
[3]云南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时空特征研究[D]. 毛昕.云南师范大学 2016
[4]交通驱动下山区中小城市旅游发展研究[D]. 周晓琴.云南师范大学 2016
[5]京福高铁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影响研究[D]. 穆成林.安徽师范大学 2016
[6]基于交通因素的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演化研究[D]. 宓科娜.宁波大学 2015
[7]基于高铁网络化的中国城市旅游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研究[D]. 钱佳.苏州大学 2015
[8]延边地区发展交通运输问题研究[D]. 韩范洙.延边大学 2013
[9]呼伦贝尔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D]. 朱微微.中国海洋大学 2013
[10]湖北省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分析[D]. 陈刚.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45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245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