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 ——以河南省焦作市岸上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03 02:0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获得感”一词被正式列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旅游目前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努力是离不开的。然而每逢黄金周,景区的游客超载现象已经成为威胁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有诸多景区周边的村庄加入到乡村旅游当中,这些村庄在景区的光环下发展出了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两者形成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旅游大格局。本文以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为研究目标,以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景区边缘的岸上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象访谈及数据分析,探索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即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的获得感。经济生活获得感侧重于旅游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社会文化获得感侧重于精神满足与个人提高;生态环境获得感侧重于环境的共同责任与享有;公共服务获得感侧重于公共实施的建立。并根据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消极获得感提出优化策略。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的背景与意义,梳理了国内外获得感的研究现状及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况。第二部分为景区带动型乡...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 ——以河南省焦作市岸上村为例


图3-1云台山景区交通区位图??资料来源:https://map.baidu.com/??

云台山,景区,村落,旅游开发


__||?丨丨?丨丨_?丨丨繊景区:丨丨??图3-2云台山景区发展简史??岸上村是云台山景区所包含的7个行政村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古洞窑、西??沟等村落。这些村落在云台山景区的建设与发展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还让游客亲身体验到淳朴的乡风民俗,??放飞自我置身于大自然。位于云台山景区最近的岸上村因其地理位置最为优越,??成为远近村落闻名的“贫困山村”,故为景区附近收益最高,发展最好的乡村旅游。??其农家旅社198家、小商铺56家、600多人参与旅游服务业中。游客在岸上村乡??村旅游除了吃农家饭、睡农家院、干农家活中体验乡村生活外,还可参与到果品??采摘、果品加工、节庆活动体验云台山山水之外的另一番乡村旅游感受。??15??

分布图,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布图


/?“石峡售驗/??I ̄-5-^??.>--?■—至修武??图3-3云台山景区及村落位置图??3.1.3旅游开发水平及客源??2009年,岸上村游客数量再创历史佳绩,达60多万人,所产生的经济收入??高达4200余万元。云台山景区的发展不仅为岸上村乡村旅游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产生了社会文化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产生。岸上村形成以“吃住游购娱”为主的??旅游产业。受云台山景区春夏秋冬客流量的影响,岸上村的旅游季节性特征与云??台山客流量浮动相似:旺季在每年3月一一11月,淡季在12月一一2月。??为更好地了解岸上村乡村旅游市场,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笔者在对乡??村旅游实地调研中,对游客发放的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岸上村乡村旅游的省内客??源市场占有率为79%,省外为21%,且省内以一级客源市场(1小时车程地区)??与二级客源市场(2-3小时车程地区)为主,分别为43%与35%,三级客源市场??(3小时及以上车程地区)占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别山区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英山桃花冲景区内农家乐为例[J]. 林辉,钟华.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3)
[2]旅游地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及差异研究——以广西北海为例[J]. 赵赞.  中国外资. 2013(12)
[3]旅游业发展对目的地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提升策略研究[J]. 高园,汪洁.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2(04)
[4]乡村旅游类旅游产品开发规律探讨[J]. 刘开萌.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6)
[5]国外乡村旅舍开发与经营研究综述[J]. 樊欣,王衍用.  旅游科学. 2006(03)
[6]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J]. 王云才,许春霞,郭焕成.  干旱区地理. 2005(06)
[7]乡村景观旅游开发[J]. 冯淑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01)
[8]山西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 张慧霞.  经济地理. 2003(06)
[9]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初探[J]. 王莉.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3)
[10]实施社区参与 弘扬民族文化——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武魏魏.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硕士论文
[1]乡村旅游规划初探[D]. 李树山.北京林业大学 2009
[2]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 龙茂兴.湘潭大学 2007
[3]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D]. 杨晓云.云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61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261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2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