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5 10:25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快速变化以及产业和创新大变革时期的到来,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始转变,产业间的互动合作频繁,产业融合在各个领域迅速蔓延,变成一种相对高级的产业创新发展趋势。其中,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更是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以及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的新手段。随着“一带一路”规划的提出,我国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借助旅游为载体使得中国文化实现了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互鉴交流。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大背景下,辽宁省致力于文化强省和旅游大省的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迫切需要通过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为全省经济回暖寻求新的增长点。目前,文化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价值维度,作为“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传统的旅游产业因发展模式陈旧、资源同质化等问题的出现,急需寻求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来改变窘迫的现状。文化与旅游存在着天然的关联性,旅游是文化的外向体现,也是文化产品观赏性和参与性的动态表现;而文化是旅游的内涵所在,也是旅游产品文化性和教育性的静态体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后衍生的文化旅游产业具备了两者的共性,既包含了文化产业的文化...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示意图
- 11 -图 1.2 技术路线图Fig1.2 Technical route of writing Master's thesis1.4 主要创新点本文在吸收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产业融合理论、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为切入点,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辽宁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做出剖析,突破了传统产业融合研究的思路。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占到了全省的 50%左右,正是由于坚实的经济基础,助推了两座城市文化产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 期间,辽宁省多数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转而开始转型发展,着力发掘各种资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如鞍山、抚顺、本、铁岭开始挖掘民族文化艺术,培育皮影、木偶、剪纸、满族刺绣、二人转等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沈阳、大连大力推进文化创意类企业发展,积极举办具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活动,致力打造国内知名的 设计之都 ;丹东积极推进交流,通过文化的交流合作,深化国家间的友谊。这在一定程度调整了城市的,延长了传统产业链条,使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显著提升,综合发地区差异有所缩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关联视角下辽宁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刘桂春,张娬轶. 生产力研究. 2017(10)
[2]新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耦合发展评价[J]. 任伟清,夏咏. 科技和产业. 2016(12)
[3]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变动分析[J]. 曲景慧. 生态经济. 2016(09)
[4]曲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董晓梅. 开发研究. 2015(05)
[5]基于WSBM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研究[J]. 孙才志,覃雄合,李博,王泽宇. 地理科学. 2016(05)
[6]基于DEA-ESDA模型的辽宁省能源效率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化分析[J]. 关伟,张华,许淑婷. 资源科学. 2015(04)
[7]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研究[J]. 赵蕾,余汝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8]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J]. 王琪延,徐玲.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11)
[9]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问题分析——基于江西的实证[J]. 何雄伟,陈瑾. 企业经济. 2013(12)
[10]基于钻石模型和因子分析的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J]. 孟庆强,温珂,李卓华. 科技通报. 2013(10)
博士论文
[1]基于产业融合的金融资讯产业演进机制研究[D]. 王晓昕.北京邮电大学 2012
[2]面向产业融合的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研究[D]. 周勇.复旦大学 2012
[3]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郑明高.北京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 邓澧雨.吉首大学 2014
[2]桂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邓莹璐.广西师范大学 2014
[3]重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D]. 谌可佼.重庆工商大学 2013
[4]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D]. 徐婕萍.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赵磊.安徽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01852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示意图
- 11 -图 1.2 技术路线图Fig1.2 Technical route of writing Master's thesis1.4 主要创新点本文在吸收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产业融合理论、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为切入点,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辽宁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做出剖析,突破了传统产业融合研究的思路。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占到了全省的 50%左右,正是由于坚实的经济基础,助推了两座城市文化产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 期间,辽宁省多数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转而开始转型发展,着力发掘各种资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如鞍山、抚顺、本、铁岭开始挖掘民族文化艺术,培育皮影、木偶、剪纸、满族刺绣、二人转等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沈阳、大连大力推进文化创意类企业发展,积极举办具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活动,致力打造国内知名的 设计之都 ;丹东积极推进交流,通过文化的交流合作,深化国家间的友谊。这在一定程度调整了城市的,延长了传统产业链条,使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显著提升,综合发地区差异有所缩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关联视角下辽宁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刘桂春,张娬轶. 生产力研究. 2017(10)
[2]新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耦合发展评价[J]. 任伟清,夏咏. 科技和产业. 2016(12)
[3]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变动分析[J]. 曲景慧. 生态经济. 2016(09)
[4]曲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董晓梅. 开发研究. 2015(05)
[5]基于WSBM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研究[J]. 孙才志,覃雄合,李博,王泽宇. 地理科学. 2016(05)
[6]基于DEA-ESDA模型的辽宁省能源效率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化分析[J]. 关伟,张华,许淑婷. 资源科学. 2015(04)
[7]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研究[J]. 赵蕾,余汝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8]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J]. 王琪延,徐玲.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11)
[9]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问题分析——基于江西的实证[J]. 何雄伟,陈瑾. 企业经济. 2013(12)
[10]基于钻石模型和因子分析的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J]. 孟庆强,温珂,李卓华. 科技通报. 2013(10)
博士论文
[1]基于产业融合的金融资讯产业演进机制研究[D]. 王晓昕.北京邮电大学 2012
[2]面向产业融合的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研究[D]. 周勇.复旦大学 2012
[3]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郑明高.北京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 邓澧雨.吉首大学 2014
[2]桂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邓莹璐.广西师范大学 2014
[3]重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D]. 谌可佼.重庆工商大学 2013
[4]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D]. 徐婕萍.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赵磊.安徽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01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30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