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游客出行链的景区可达性测度及其与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关联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5 23:11
  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认识和探讨交通运输业对旅游业发展的机制和规律,对优化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布局,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景区可达性对旅游流空间行为的影响为研究视角,首先通过构建景区可达性测度模型,对云南省A级以上景区可达性进行整体评价;然后基于云南省旅游包车客运信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提取云南省跟团游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最后,通过空间相关性及统计学特征分析,探讨景区可达性与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关联特性。研究发现:(1)云南省A级以上景区的外部交通可达性整体较差,其平均外部交通通达性值仅有0.547;良好的景区外部交通可达性主要集中于昆明市辖区及其周边县域、景洪、大理、丽江、腾冲、芒市等,其余景区外部交通可达性较差,并离散分布于全省各区域。景区的市内换乘可达性较好,其市内换乘平均耗时为0.303h,呈离散均衡型空间格局。景区可达性整体水平一般,具备优秀交通可达水平的景区仅有13处,多数景区可达性水平处于一般或较差,占比约为66.68%;景区可达性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冷热点区域整体呈圈层状与带状分布格局。(2)2017年云南省跟团游旅游流势整体呈“多核心-区域团状”空间...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游客出行链的景区可达性测度及其与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关联特性研究


技术路线图

旅游交通网络,云南省


第二章 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布局与旅游资源空间格局1 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布局现状旅游交通网络作为连接旅游资源的主要途径,其便捷程度将显著影响区的发展。云南省位于西南边疆山区,是一个地貌类型多样,且各类地貌差异悬殊的省份,复杂的地貌特征不仅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也增加了修建公路与铁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难度和成本,最终导致云南通网络较不完善。目前,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主要以航空和公路网络为网络为辅,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较不均衡。其中,滇中地区作为全省文化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滇西北及滇西南地区具航空网络,但公路网密度较低;滇东地区路网密度高,但高等级公路比如图 2.1 所示。

景区,核密度,云南省,A级


基于游客出行链的景区可达性测度及其与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关联特不经过确定函数或参数进行密度计算,而是利用已知数据点进行估计[68经计算,云南省 A 级以上景区的 GMI 值为 0.126(Z 值为 1.972),表明游资源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旅游资源空间离散程处理,如图 2.3 所示。云南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呈集聚或离散格局,其市辖区、大理、丽江、香格里拉 A 级以上景区分布最密集,其次为景,其余景区离散分布于各市辖区。采用标准差椭圆法对景区空间差异和向性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云南省旅游资源的核心地理区位位于楚雄市平角 118 度向东南、西北方向发展,其扩张趋势与旅游交通网络布局具致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 韩冬,黄丽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3)
[2]基于游记的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结构分析[J]. 陈立云,李凤全,王天阳,朱丽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1)
[3]基于网络游记的苏州城市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研究[J]. 符红波,陈浩,王亚萍.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福建省自驾入游流市场及网络结构特征研究[J]. 赵伟,李蕊蕊,闫景丽.  世界地理研究. 2017(06)
[5]公共交通影响下的北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J]. 蒋海兵,张文忠,韦胜.  地理科学进展. 2017(10)
[6]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游憩空间格局影响——以苏州城区为例[J]. 汪德根,孙枫,刘昌雪,钱佳.  旅游学刊. 2017(10)
[7]高速公路影响下的广西旅游景区可达性格局研究[J]. 孙栋,段文军.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03)
[8]中国风景名胜区交通可达性及市场潜力空间测度[J]. 王绍博,郭建科.  地理研究. 2016(09)
[9]高铁对区域旅游交通可达性格局的影响分析[J]. 陈方,李俊芳,戢晓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04)
[10]城市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及流动方式——以武汉自助游为例[J]. 王娟,胡静,贾垚焱,刘大均,许贤棠,朱磊.  经济地理. 2016(06)

硕士论文
[1]上海迪士尼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及其客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D]. 查晓莉.安徽师范大学 2017
[2]沿黄经济区旅游拓扑结构及可达性分析[D]. 刘海飞.宁夏大学 2017
[3]基于多源数据的华山景区游客时空行为研究[D]. 张珍珍.陕西师范大学 2016
[4]基于耦合模型的云南省交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研究[D]. 陈宇.北京交通大学 2016
[5]自驾游空间行为模式识别及其与区域交通网络的耦合机理[D]. 崔梅.昆明理工大学 2015
[6]交通方式对跨界旅游区景区可达性影响研究[D]. 冯立新.安徽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37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537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6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