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与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6 19:31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旅游市场的竞争也趋向国际化,“形象力”的竞争已经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主导竞争形式之一。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潜在旅游者选择和旅游者行为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而现阶段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发展和相关研究仍处在萌芽或起步阶段。在旅游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处理、应对在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优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整体性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软件辅助相结合、比较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系统性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展开研究,以厘清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本质,为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优化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建议。本研究主要围绕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评价与优化展开探讨,相关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准备、构建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准备。首先分别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的已有相关研究进行研究综述,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及贡献、研究发展趋势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主题。结合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需求,确立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评价与...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是国际旅游时代的发展要求
1.1.2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
1.1.3 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本质
1.2.2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
1.2.3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
1.2.4 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
1.2.5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研究综述
2.1.1 总体研究情况
2.1.2 主要研究内容
2.1.3 主要研究方法
2.1.4 综述小结
2.2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研究综述
2.2.1 总体研究情况
2.2.2 主要研究内容
2.2.3 主要研究方法
2.2.4 综述小结
2.3 综述结论
2.3.1 研究成果梳理
2.3.2 研究趋势分析
2.3.3 小结
2.4 理论基础
2.4.1 认知理论
2.4.2 形象发展阶段理论
2.4.3 旅游目的地形象维度理论
2.4.4 系统理论
2.4.5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构建
3.1 旅游目的地形象本质
3.1.1 形象
3.1.2 旅游形象
3.1.3 旅游目的地形象
3.1.4 相关概念辨析
3.2 旅游目的地形象分类
3.2.1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质性归纳
3.2.2 旅游目的地形象分类标准与结果
3.3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
3.3.1 形成过程
3.3.2 形成路径
3.4 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
3.4.1 基于已有研究的质性归纳
3.4.2 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分类
3.4.3 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作用路径
3.5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
3.5.1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示意图
3.5.2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构成分析
3.5.3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环境
3.5.4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特征
3.6 小结
4 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
4.1 评价对象
4.2 评价工具
4.3 评价内容
4.3.1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评价
4.3.2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情感评价
4.3.3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总体评价
4.3.4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意动评价
4.4 小结
5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
5.1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模型构建
5.1.1 重要节点
5.1.2 优化内容
5.1.3 优化路径
5.1.4 优化模型
5.2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原则
5.2.1 目的性原则
5.2.2 系统性原则
5.2.3 层次性原则
5.2.4 开放性原则
5.3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动力
5.3.1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的内在驱动力
5.3.2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外部推动力
5.4 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发展现状
6.1.1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发展历程
6.1.2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发展基础
6.1.3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6.2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构成
6.2.1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主体
6.2.2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客体
6.2.3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本体
6.2.4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媒介
6.2.5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外围因素
6.3 调查问卷编制及预调查分析
6.3.1 预调查问卷编制
6.3.2 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6.3.3 预调查问卷题项筛选
6.3.4 问卷信效度检验
6.3.5 问卷调整及正式问卷结构
6.4 问卷调查与分析
6.4.1 数据获取
6.4.2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总体水平与特征
6.4.3 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评价结果分析
6.4.4 不同旅游动机与旅游偏好的评价结果分析
6.5 赴云南省游客微博文本分析
6.5.1 数据收集
6.5.2 数据分析
6.6 主要结论
6.6.1 总体情况
6.6.2 对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讨论
6.6.3 对旅游者旅游偏好与旅游动机的讨论
6.7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对策
6.7.1 提高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主体参与度
6.7.2 根据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旅游市场细分
6.7.3 根据赴云南省游客旅游偏好调整旅游目的地供给
6.7.4 着重改善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7.1.1 基于市场供需视角和时间视角界定旅游目的地形象
7.1.2 基于系统视角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本质
7.1.3 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过程示意图
7.1.4 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模型
7.1.5 实证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7.2.1 研究局限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表3-1:已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与分类
附录2:表3-3: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相关观点
附录3:旅游者开放式问卷调查
附录4:专家开放式问卷
附录5:预调查问卷
附录5:英文版调查问卷
附录7: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8:赴云南省游客新浪热门微博原始数据(近三年)
致谢
本文编号:3875418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是国际旅游时代的发展要求
1.1.2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
1.1.3 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本质
1.2.2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
1.2.3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
1.2.4 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
1.2.5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研究综述
2.1.1 总体研究情况
2.1.2 主要研究内容
2.1.3 主要研究方法
2.1.4 综述小结
2.2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研究综述
2.2.1 总体研究情况
2.2.2 主要研究内容
2.2.3 主要研究方法
2.2.4 综述小结
2.3 综述结论
2.3.1 研究成果梳理
2.3.2 研究趋势分析
2.3.3 小结
2.4 理论基础
2.4.1 认知理论
2.4.2 形象发展阶段理论
2.4.3 旅游目的地形象维度理论
2.4.4 系统理论
2.4.5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构建
3.1 旅游目的地形象本质
3.1.1 形象
3.1.2 旅游形象
3.1.3 旅游目的地形象
3.1.4 相关概念辨析
3.2 旅游目的地形象分类
3.2.1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质性归纳
3.2.2 旅游目的地形象分类标准与结果
3.3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
3.3.1 形成过程
3.3.2 形成路径
3.4 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
3.4.1 基于已有研究的质性归纳
3.4.2 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分类
3.4.3 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作用路径
3.5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
3.5.1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示意图
3.5.2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构成分析
3.5.3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环境
3.5.4 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特征
3.6 小结
4 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
4.1 评价对象
4.2 评价工具
4.3 评价内容
4.3.1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评价
4.3.2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情感评价
4.3.3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总体评价
4.3.4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意动评价
4.4 小结
5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
5.1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模型构建
5.1.1 重要节点
5.1.2 优化内容
5.1.3 优化路径
5.1.4 优化模型
5.2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原则
5.2.1 目的性原则
5.2.2 系统性原则
5.2.3 层次性原则
5.2.4 开放性原则
5.3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动力
5.3.1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的内在驱动力
5.3.2 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外部推动力
5.4 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发展现状
6.1.1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发展历程
6.1.2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发展基础
6.1.3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6.2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构成
6.2.1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主体
6.2.2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客体
6.2.3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本体
6.2.4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媒介
6.2.5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外围因素
6.3 调查问卷编制及预调查分析
6.3.1 预调查问卷编制
6.3.2 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6.3.3 预调查问卷题项筛选
6.3.4 问卷信效度检验
6.3.5 问卷调整及正式问卷结构
6.4 问卷调查与分析
6.4.1 数据获取
6.4.2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总体水平与特征
6.4.3 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评价结果分析
6.4.4 不同旅游动机与旅游偏好的评价结果分析
6.5 赴云南省游客微博文本分析
6.5.1 数据收集
6.5.2 数据分析
6.6 主要结论
6.6.1 总体情况
6.6.2 对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讨论
6.6.3 对旅游者旅游偏好与旅游动机的讨论
6.7 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对策
6.7.1 提高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主体参与度
6.7.2 根据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旅游市场细分
6.7.3 根据赴云南省游客旅游偏好调整旅游目的地供给
6.7.4 着重改善云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7.1.1 基于市场供需视角和时间视角界定旅游目的地形象
7.1.2 基于系统视角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本质
7.1.3 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过程示意图
7.1.4 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模型
7.1.5 实证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7.2.1 研究局限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表3-1:已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与分类
附录2:表3-3: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相关观点
附录3:旅游者开放式问卷调查
附录4:专家开放式问卷
附录5:预调查问卷
附录5:英文版调查问卷
附录7: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8:赴云南省游客新浪热门微博原始数据(近三年)
致谢
本文编号:3875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875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