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景区化发展中自组织模式及其优化研究——贵州郎德苗寨的案例
本文关键词:民族村寨景区化发展中自组织模式及其优化研究——贵州郎德苗寨的案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郎德苗寨是我国民族村寨景区化发展中自组织模式的典型代表,村民在决策与管理、经营与接待、收益与分配、社区文化资源与环境保护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其全民参与、自组织管理、以工分制为典型特征的组织结构与制度安排,被称为"郎德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提升村寨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村寨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与延续,使村寨居民与各级政府良好互动中促进了村寨主体性成长,最终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构筑起坚实的社会基础。然而,随着地方政府旅游开发战略重点转向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郎德苗寨旅游发展的自组织模式面临诸多困惑与矛盾,"内忧外患"。西江旅游公司的介入虽为郎德苗寨旅游业的复苏注入了资本与管理要素的活力,但景区化功能的逐步完善伴随权力调整与利益分割。面对公司嵌入村寨后的公共治理问题,亟待通过组织再造、资产专用性投资与利益重构、制度安排与建设、信任与公共文化的培育以及政府的互补性制度安排优化郎德苗寨景区化发展中的治理结构。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学院区域旅游研究所;云南大学工商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
【关键词】: 愞德苗寨 旅游开发 自组织模式 治理结构 优化路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的实践逻辑与制度创新研究”(15BGL12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滚动项目“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子课题——愞德苗寨”(98ASH001)成果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1郎德苗寨包含郎德上寨和郎德下寨,本文专指郎德上寨。郎德苗寨是我国较早实施旅游开发的少数民族村寨,自1986年旅游开发启动以来,一直将“所有人为村寨的建设和保护出过力,应该家家受益”的核心原则延续至今,村民在决策与管理、经营与接待以及社区文化资源、环境保护中居于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宝;;文化层次视角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以凤凰民族村寨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陈庆德,潘盛之,覃雪梅;中国民族村寨经济转型的特征与动力[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3 吴正光;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的成功之路——赞开放式保护民族村寨的理论与实践[J];小城镇建设;2005年10期
4 叶春;陈志永;;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民族村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5 方绍荣;;勐伴民族村寨见闻[J];今日民族;2009年03期
6 陈煦;;穿越在两个世界之间——旅游推动民族社会功能性分化及其意义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徐晓勇;雷冬梅;罗淳;;民族村寨生产和生活方式变迁的生态影响研究——以西双版纳勐腊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1年01期
8 向富华;;贵州民族村寨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李晓林;;民族村寨最魅力 多彩贵州新地标 回眸“全国民族运动会·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评选[J];中国民族;2012年01期
10 李俊;龙晔生;李忠斌;;罗帅模式:民族村寨农旅结合的新探索[J];民族论坛;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继群;杨文辉;;世纪生态环境史——云南大学2003年民族村寨调查资料的研究[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陈庆德;;“现代化”反思与中国民族村寨经济转型中的生态制约[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王炳忠;吴晓梅;;留住传统村落守护都市记忆——以贵阳城市建设为例[A];2014年贵州社科学术年会学术专场研讨会暨“以区域特色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白伟岚;姜坤;李金路;;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原真性保护——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艺;马贤惠;;加快贵州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思考[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兴勇;贵州加强旅游民族村寨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杜再江;全国重点建设百个民族村寨[N];贵州民族报;2009年
3 本报特派记者 许丹婷 乔晓莹 整理;关于加强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保护的建议[N];广西日报;2010年
4 曾广超 本报记者 李萍;“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建设与发展专家学者座谈会召开[N];贵州民族报;2011年
5 记者 陈会君 通讯员 巢明荣;全省民族村寨增至51个[N];湖北日报;2013年
6 刘兵;3个村获称国家级特色民族村寨[N];邯郸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柳智芳;民族村寨建设重在突出文化内涵[N];贵州民族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柳智芳;在文化交流中变迁的民族村寨[N];贵州民族报;2013年
9 谢晋璇;民族村寨成长的“贵州样本”[N];经济信息时报;2013年
10 王炳忠;留住民族村寨 守护都市记忆[N];中国民族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溢颖;基于SEM分析的旅游民族村寨文化变迁及保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恒;民族村寨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6年
3 屠玉帅;美丽中国视域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4 谌姗;民族村寨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5 吴志丽;民族村寨社区村民增收影响因素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6 张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民族村寨发展的探索[D];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
7 汪俊;社区管理创新视野下的云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田全洪;民族村寨文化空间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王凤娇;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村寨自主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刘晓丽;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原真性感知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民族村寨景区化发展中自组织模式及其优化研究——贵州郎德苗寨的案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3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47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