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秦巴山区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生态开发
本文关键词:四川秦巴山区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生态开发
【摘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合理评价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分别对区域内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评价,得出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同时,由于该区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因此根据生态区划原则,进行生态区划,提出各生态分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以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的关系,推动四川秦巴山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关键词】: 生态 文化旅游 资源评价 秦巴山区
【基金】: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015-ZD-05-09-05) 四川省发改委重点课题项目(ZH2015038)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1研究区概况四川秦巴山区作为秦巴山区核心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图1),在空间上已逐步形成了以三国和古蜀道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圈层,以秦岭、巴山自然生态风光为特色的自然生态圈层,以“伟人故里”和“川陕苏区”为特色红色文化旅游圈层以及嘉陵江流域形成的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芙蓉,丁敏;文化旅游——体现旅游业双重属性的一种旅游形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07期
2 雷比璐;粤澳联手共同构造西江文化旅游走廊——第15届粤澳关系研讨会述要[J];学术研究;2003年02期
3 赵家华;大话滇西——关于构建"滇西口岸文化旅游经济三角区"的初步设想[J];创造;2003年10期
4 麻天祥,李小艳;发展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邵明翔,余志祥,熊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研究[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冯明义,吴敌;阆中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李怀国;挖掘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旅游[J];思想工作;2005年02期
8 姬汝茂;;依托河南资源优势 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强省[J];世纪桥;2008年10期
9 张倩;陈晓;李莎;;南阳楚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2期
10 雷波;张春超;;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及其资源的分类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步长存;;发挥人文资源优势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学昭;宋伟;;马尾船政文化旅游市场拓展策略探寻[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明泽;哈斯巴根;;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内蒙古兴安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与建议[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吴春燕;;弘扬朱子文化,打造武夷文化旅游品牌[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卫国;;文物与旅游相互融合 推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6 孙志国;刘之杨;戴光忠;;武陵山片区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史委员会;发展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N];武威日报;2005年
2 张阁;依托文化旅游资源 打造文化旅游名县[N];楚雄日报(汉);2007年
3 张亚武;八市联手推动三国文化旅游[N];洛阳日报;2007年
4 记者 袁海霞 实习记者 张小燕;我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N];西藏日报;2008年
5 苑红军;把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N];周口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江马铎;提升城市品位 推动文化旅游[N];潮州日报;2009年
7 新闻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N];玉溪日报;2009年
8 实习记者 李伟;整合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主导区建设[N];潮州日报;2009年
9 杨晓星 管仁成;整合崂山旅游资源 做强文化旅游产业[N];青岛日报;2009年
10 ;巩义文化旅游产业渐入佳境[N];河南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586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58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