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成因分析
本文关键词: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成因分析
【摘要】:文章研究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研究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齐全,全省呈集聚分布形态,呈现出两主核一次核的分布规律,区域分布不均衡。从全省来看,非遗主要集中在晋中、晋南地区,晋北地区较少;从南北来看,自北向南非遗集聚程度逐渐明显;从类别来看,以传统技艺、传统戏剧和民俗为主;并且具有明显的沿河流分布的特点。地脉文脉因素是形成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山西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分类号】:F592.725
【正文快照】: 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智慧结晶。我国在2005年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崇林;;新疆库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我们应秉承的原则[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方李莉;;请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拥有者[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4 王鹤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浅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杨永芳;牛璞;;中青年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态度之调查研究——基于网络调查的分析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永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与利用——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为例[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苏荣葵;;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空间分布的历史演变及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兴燕;;关于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探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李玉军;冯静;;浅谈抚宁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任丽梅;我国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见习记者 王婧姝;中外学者共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计[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金诺;30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达成《苏州共识》[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记者 水草;我国应设立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张晓雁;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之辩[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李晓东;从分类标准观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4年
7 李晓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观察[N];中国文物报;2004年
8 自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展示[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云 菲;非物质文化遗产喜获“保护伞”[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吴文科;以人为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律保护[D];山东大学;2008年
2 董友庆;新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3 杨敬石;以知识产权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大海;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D];天津大学;2007年
5 赵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冯辽沙;从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管理模式[D];西北大学;2008年
7 缪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08年
8 傅强;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制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关芳芳;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旅游开发活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5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60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