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天津市德式风情区旅游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2:38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德式风情区旅游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德式风情区 旅游开发 历史街区 文化旅游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革的日新月异,城市开发如火如荼进行,而城市历史的建筑犹如城市的记忆宝库,保护开发城市历史建筑有利于传承城市历史,挖掘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和文化品位,对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城市中的历史建筑组成的街区就是城市的历史文化灵魂,是城市身份和精神的象征,更是城市旅游的内核,具有独特的开发价值。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开发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关注和保护,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促进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利用,使历史街区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绽放光彩,更大限度地体现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带动历史街区周边环境的提升和发展。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中,城市的环境问题、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和城市精神功能的增强,传统的历史建筑以自身的价值和魅力与现代建筑文化相结合,以独特的风采参与到现代城市发展中来。保存历史和开发历史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许多拥有着历史性的城镇都在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在城市发展的大潮中,要保护城市历史街区的风貌,增强其本身的魅力,使其不仅能够展示其历史人文价值,体现发展特征和城市风貌,还能为人们提供生活、工作、游览和休憩的空间。建于19世纪初期的德式风情区是天津市极具异域魅力的历史街区之一,曾居住过众多中外历史名人,其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天津在开发德式风情旅游区时,如何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历史文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街区生态环境,在市场机制下保证其长远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德式风情区就是天津近代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反映了天津在近代的空间形态和历史文化,德式风气独处,环境优美,极富异国情调,建筑风格有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式等,成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平台,也成为了天津这座城市文化包容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和社会价值。在天津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背景下原德租界已经成为了交通拥堵的普通城市街区,古老而富有特色的德式建筑也面临着损毁的威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天津城市发展的障碍。随着旅游街区的建设不断深入,历史建筑的修整,道路的扩展,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却使得街区原有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街区的旅游氛围营造不足,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法充分体现,所以对天津市德式风情区旅游现状的调查和对策研究成为了提升德式风情区旅游活力,营造旅游环境,创建商业气氛,增强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文效益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德式风情区建设现状的调查了解,对其旅游发展所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得出促进天津市德式风情区旅游发展的对策,为天津和其他城市历史建筑街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本文就天津市德式风情区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展开研究,论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概念,定义了论文中的历史街区、租界、历史风貌建筑,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理论进行了总结。概述了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天津市德式风情区的概括介绍,天津是我国现代史上具有极强历史地位的城市,从天津的历史沿革中分析天津市德式风情区的由来和变迁,从空间景观和历史文化两个部分介绍德式风情区的特色。第三部分介绍了天津市德式风情区的旅游开发状况,回顾了德式风情区的开发进程,简述了旅游开发的现状,剖析了德式风情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一部分针对天津市德式风情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明确旅游定位,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德式风情区 旅游开发 历史街区 文化旅游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0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0-12
  • 1. 选题的背景10-11
  • 2. 选题的意义11-12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5
  • (三) 相关理论15-16
  • (四) 研究现状16-19
  • (五) 研究方法19-20
  • 一、天津市德式风情区的概况20-26
  • (一) 天津的历史沿革20-21
  • (二) 天津市德式风情区的由来21-23
  • (三) 天津市德式风情区的特色23-26
  • 1. 空间景观与建筑风格相映成趣23-24
  • 2. 历史的沉淀与文化气息的凝结24-26
  • 二、天津市德式风情区的旅游开发状况26-41
  • (一) 天津德式风情区旅游开发的进程及现状26-33
  • 1. 旅游开发的进程26-27
  • 2. 旅游开发的现状27-33
  • (二) 德式风情区旅游市场开发SWOT报告33-37
  • 1. 优势33-34
  • 2. 劣势34-35
  • 3. 机会35-36
  • 4. 威胁36-37
  • 5. SWOT综合分析37
  • (三) 天津市德式风情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37-41
  • 1. 天津市德式风情区旅游开发定位不准确37-38
  • 2. 在旅游开发中,对近代建筑及其环境保护不足38-39
  • 3. 开发力度小,旅游商品单一39
  • 4. 旅游宣传不足,经济效益较低39-41
  • 三、天津市德式风情区旅游开发对策41-50
  • (一) 天津市德式风情区旅游开发定位41-43
  • 1. 总体定位41
  • 2. 功能区的划分及定位41-43
  • (二) 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43-45
  • 1. 修复德式建筑,再度演绎风情43-44
  • 2. 适度改造建筑功能,改善旅游环境44-45
  • (三) 增强开发力度,丰富旅游产品45-47
  • 1. 整合旅游资源45-46
  • 2. 优化旅游线路46-47
  • (四) 加强旅游宣传,提升经济效益47-50
  • 1. 积极利用新兴媒体,扩大知名度47-48
  • 2. 依靠资源效应,发展影视业48
  • 3. 确立旅游标志物,开发旅游纪念品48-49
  • 4. 举办旅游文化节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巍;何依;;历史街区的“简装修”——以太原南华门历史街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12期

2 李晶;蔡忠原;;文化大繁荣背景下城市历史街区的再生性保护探究——以邯郸市串成街(城内中街)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3期

3 朱玲;;剥皮寮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J];城乡建设;2014年04期

4 尚凤标;;刍议城市居民休闲与历史街区复兴的实现条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10期

5 陈丽玲;;漳州旧城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09期

6 王苑;邓峰;;历史街区更新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11期

7 张辉;;从凤鸣街的拆除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5期

8 顾晓伟;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J];现代城市研究;1998年05期

9 潘航;;城市中心历史街区多维度保护模式构建[J];价值工程;2014年02期

10 阮仪三 ,范利;南京高淳淳溪镇老街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莉;;西安鼓楼街区保护与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康新宇;;小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与复兴——以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和平;严爱琼;;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扬;;历史地区保护与复兴过程中的居民参与——以永州柳子街区保护更新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黄大树;;历史文化名城古街区的保护 临海紫阳古街区的保护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白宁;;刍议西安市传统街区保护的法规、经济基础及组织实施[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黄浩;;景德镇三闾庙古街区保护与修复[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代阳;徐苏宁;;历史街区改造的美学解读[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大树;;历史文化名城古街区的保护 临海紫阳古街区的保护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10 边克克;游小文;;历史街区改造中的活力延续[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丁;发展旅游业促进城市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理事 赵中枢;街区保护:重在认识 贵在细节[N];中国文化报;2014年

3 周广宇;平江历史街区获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记者 张甜甜;平江历史街区获遗产保护荣誉奖[N];苏州日报;2006年

5 记者 章映;历史街区规划 听听你的主意[N];温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章映;传承历史文化,还是繁荣现代商业?[N];温州日报;2008年

7 王伟英;看日本如何保护历史街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顾巍钟 王宏伟;既要保护老街区 也要善待老街坊[N];新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顾巍钟;老街区改造:不赚钱可以,搞砸了不行[N];新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邱骏;五巷——涵西街区:依依稻河水 袅袅两岸商[N];泰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明欣;经营城市历史街区[D];同济大学;2007年

2 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4年

4 贺耀萱;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君;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邓慧;历史街区商业化进程中的体验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曹苇;西安鼓楼历史街区更新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军华;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更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朱文龙;西安老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耀兴;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利用探索[D];重庆大学;2007年

7 薛姣;传统居住街区公共设施的更新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姜建涛;历史街区形象延续的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9 张志颖;沈阳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董义雷;合肥市城隍庙片区历史演变及发展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91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791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a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