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自拍现象及其背后的宾格我理论
本文关键词:旅游自拍现象及其背后的宾格我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自拍 自拍属性 建构主义 发散转义法 宾格我理论
【摘要】:自拍的行为发端是画家的自画像,摄影自拍起源于摄影者的延时拍摄,而今已发展成为智能手机的即时自拍时代。文章以旅游自拍为研究对象,探索这一现象之下蕴含着的机理。迄今为止,有关旅游自拍的研究成果不多。部分学者认为,自拍的文化基础是解构主义的后现代性,自拍乃是在张扬自由与活力,反对秩序与僵化。而文章提出,旅游自拍的学术基础之一可谓是宾格我理论。在与商业摄影、委托他人拍照、三脚架自拍、不摄影、拍他人或风景照相比较的基础上,尝试性的归纳出旅游自拍属性,并通过发散转义法进入到宾格我语境,讨论了其在旅游自拍中的作用机理,进而就如何技术性的应用该理论进行了探索。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关键词】: 旅游自拍 自拍属性 建构主义 发散转义法 宾格我理论
【分类号】:B842;F592.7
【正文快照】: 一、引入问题旅游自拍现象如今已经十分普遍了,其可以在中微观尺度上改变旅游者行为。笔者认为,当下的旅游自拍不是小事一桩,其中可能蕴含着值得探索的学术机理。现实中就有不摄影甚至反旅游者,其与摄影旅游者相对,反摄影旅游者多将生活与旅游分得清清楚楚,保持旅游的美好与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杨;周志斌;朱莎;;近5年中国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沈祖祥;旅游史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J];社会科学;1990年07期
3 王敏;;加强宣传推广 提升发展质量 促进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访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迪辉[J];文化月刊;2009年09期
4 曹诗图;;试论我国旅游科学研究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5 孙莹玮;;浅谈旅游档案的管理[J];旅游纵览;2007年09期
6 马丁;瑞士的旅游特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200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将在北京召开[J];丝绸之路;2009年07期
8 ;《旅游科学》编委介绍[J];旅游科学;2007年02期
9 李洪波;;试析休闲理念下的乡村旅游[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10 覃代伦 ,张桂枝;旅游小说的美学构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龙;;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辨析[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曹诗图;刘晗;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立;;完善旅游购物店诚信服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杨龙;;尊重科学规律,避开旅游开发的“误区”——以贵州省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石培华;;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科研课题[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征集通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春弦;我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曹诗图 刘晗 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云南日报;2004年
4 魏晓霞;全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王小润;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朱东国;《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通过评审[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记者 付丹 实习生 刘亦陈;全力推进我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9年
9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N];经济日报;2009年
10 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 张红卫;发展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N];安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薛婧;旅游怀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袁国宏;旅游系统管理及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杨丽;基于产品差异化策略的旅游供应链合作协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信辉;唐代帝王旅游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徐炜;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3 楚晓;互助旅游法律问题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4 孙诚;涉外游轮口译—个人实践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宋友;西双版纳望天树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崔叶青;城市智慧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4年
7 林芝;旅游市场监管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芳;基于百度指数的中国大陆5A级景区旅游信息流网络空间格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蒋亚珍;区域旅游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10 吴娇;基于符号学的乡村旅游真实性感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21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82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