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城市认同叙事的展演空间——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17 17:44

  本文关键词:城市认同叙事的展演空间——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博物馆叙事 城市认同 苏州博物馆 公共空间


【摘要】:文章选取苏州博物馆新馆作为个案,通过对博物馆叙事构成、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的分析,揭示新博物馆建筑所讲述的传统与现代、地方与世界、个性与定制相融合的故事;博物馆新馆展陈空间以"吴"统领本地传统和历史文化的讲述,提供苏州城市认同的本地传统资源;参观者叙事借助新媒介技术能动地渗入、融汇并重构了博物馆叙事。该个案分析阐明了如下相对普适的理论意义:博物馆媒介在城市传播体系中以叙事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处理而标识出其独特性存在;它作为被构筑的环境,因为参访者的挪用、生产和再生产而呈现出开放性、流动性和不一致性;新媒介技术作为一种建构的力量,促成参观者主体的介入,使博物馆叙事的意义建构在主体间更多的互动中完成;博物馆作为媒介空间在城市传播中通过叙事建构开启的交往实践,促成了既具有意识形态规制又具有城市认同意义提炼的阈限性体验,从而使"市民创造城市"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博物馆叙事 城市认同 苏州博物馆 公共空间
【基金】:苏州大学重大委托项目“青年的数字生活与都市文化”(项目编号:BV142001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269.27;G206
【正文快照】: 引言在传播学领域,将博物馆作为特定的考察对象的研究尚不多见。当然,已有不少学者注意到博物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性质,如英国学者罗杰·西尔弗斯通(Roger Silverstone)就认为,博物馆有如其他媒介,娱乐和告知,讲述故事和建构观点,意欲取悦和教育公众,自觉或不自觉地、效果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哈艺多;;浅谈禅宗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艺术科技;2014年02期

2 罗冰;;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解读与思考[J];艺术探索;2007年03期

3 赵速梅;时曼丽;;用文化融合理论简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文化特征[J];海外英语;2013年13期

4 黎伟;;当代文化下的传统空间设计观——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才智;2012年36期

5 刘晓林;;揭开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面纱[J];观察与思考;2006年23期

6 徐家征;;苏州博物馆新馆综合布线设计与实现[J];东方企业文化;2007年03期

7 高福民;;大师的微笑[J];苏州杂志;2006年06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宁;给千年文物一个美丽的家[N];苏州日报;2006年

2 ;苏博新馆的“新”和“特”?[N];苏州日报;2006年

3 李仲勋 顾雷鸣;苏州博物馆新馆竣工开馆[N];新华日报;2006年

4 记者 朱庆、苏雁;苏州博物馆新馆谨慎选址[N];光明日报;2003年

5 记者 倪晓英;苏博新馆搭起国际平台[N];苏州日报;2006年

6 谭峰;大师主笔 团队协作 精雕细琢[N];中华建筑报;2007年

7 新民;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新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杨帆;60余万观众进苏博[N];苏州日报;2008年

9 陈薇;卓越在于中西合璧[N];文汇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黄红芳 嵇元;探访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N];新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贝多;试论苏州博物馆新馆对苏州地区建筑设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2 马远;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空间环境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陈磊;苏州博物馆新馆“民族性”设计特色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4 徐海森;基于“三境界”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解读[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陈雪岑;当代建筑评价体系中大众视角的引进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宿一宁;用现代语言再释传统[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0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870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b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