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在线评论内容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扎根理论的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在线评论内容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也蓬勃发展。旅游网站的便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在线预订旅游产品,旅游网站的在线评论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旅游网站上旅游者发布的关于旅游产品的在线评论是旅游者体验后的真实主观感受,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在线评论内容,一是探究旅游者在在线评论中说了什么内容,二是探究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在线评论内容有何异同,三是通过对在线评论内容的研究,从中得到结论、发现旅游目的地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旅游目的地的改善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从途牛旅游网、携程旅游网、同程旅游网、驴妈妈旅游网上选取在线评论。选取汤山一号温泉、钟山风景区、南京欢乐水魔方水上世界这三个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分别属于休闲度假景区、历史文化遗产景区、主题乐园景区。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探究旅游目的地线点评内容,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点评内容的差异与共性,得出结论发现问题。最后再用扎根理论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的负面评论。结果表明,汤山一号温泉、钟山风景区、南京欢乐水魔方水上世界这三个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在线点评内容在微观层面上都可概括为“景区服务”、“对景区的满意度”、“旅游者关注的其他内容”、“对在网上订票评价”、“游览体验后的心理感受”、“景区的人流量”、“设施”、“景区价格水平”、“景区的旅游吸引物”、“重游推荐”、“饮食”、“随行人员”、“出游时间”、“对景区的评价”、“交通”这15种属性;在宏观层面上可概括为“功能属性”、“混合属性”、“心理属性”这3种属性。汤山一号温泉景区突出的问题是“设施问题”、“管理问题”和“饮食问题”。钟山风景区突出的问题是“旅游体验问题”、“管理问题”、“设施问题”和“内涵不足”问题。南京水魔方景区突出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和“设施问题”。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旅游目的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在线评论 旅游目的地 扎根理论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2-15
- 1.2.1 研究的思路12-13
-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13
- 1.2.3 研究方法13-15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5-19
- 2.1 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15
- 2.2 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15-17
- 2.2.1 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研究15-16
- 2.2.2 区域的旅游形象研究16-17
- 2.3 在线评论对旅游者消费者决策的影响17-19
- 2.3.1 在线评论的定义17-18
- 2.3.2 在线评论对旅游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18-19
- 第三章 理论基础19-22
- 3.1 旅游决策理论19-20
- 3.1.1 旅游者决策的影响因素19
- 3.1.2 旅游者决策的模型19-20
- 3.2 旅游网络营销理论20-22
- 3.2.1 旅游网络营销的定义20-21
- 3.2.2 旅游网络营销的功能21
- 3.2.3 旅游网络营销的优势21-22
- 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在线评论内容分析22-68
- 4.1 数据来源22-23
- 4.2 数据整理23-28
- 4.2.1 数据整理的方法23-24
- 4.2.2 数据整理的结果24-28
- 4.3 高频词汇微观层面属性分类28-35
- 4.3.1 汤山一号温泉景区高频词微观层面属性分类28-30
- 4.3.2 钟山风景区高频词微观层面属性分类30-33
- 4.3.3 南京水魔方景区高频词微观层面属性分类33-35
- 4.4 旅游目的地的高频词微观层面属性分析35-58
- 4.4.1 高频词微观层面属性所占比例分析35-39
- 4.4.2 高频词微观层面属性总体差异分析39-41
- 4.4.3 高频词微观层面属性细化分析41-58
- 4.5 旅游目的地高频词宏观层面属性分析58-62
- 4.5.1 汤山一号温泉景区高频词宏观层面属性分析58-59
- 4.5.2 钟山风景区高频词宏观层面属性分析59-61
- 4.5.3 南京水魔方景区高频词宏观层面属性分析61-62
- 4.6 景区负面评论分析62-68
- 4.6.1 汤山一号温泉景区负面评论分析63-64
- 4.6.2 钟山风景区负面评论分析64-66
- 4.6.3 南京水魔方景区负面评论分析66-68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68-75
- 5.1 结论68-70
- 5.1.1 研究的总体结论68
- 5.1.2 研究的详细结论68-70
- 5.2 对策建议70-73
- 5.2.1 汤山一号温泉景区的对策建议70-71
- 5.2.2 钟山风景区的对策建议71-73
- 5.2.3 南京水魔方景区的对策建议73
- 5.3 本文创新之处73-74
- 5.4 不足与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78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8-79
- 后记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旅游科学》编委介绍[J];旅游科学;2006年02期
2 罗明东;;为旅游研究创建新的平台——《旅游研究》创刊始末[J];旅游研究;2009年02期
3 ;《旅游科学》改版启事[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4 陈道山;;旅游的本质再探讨[J];旅游论坛;2011年01期
5 马丽丽;;试论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思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9期
6 王少华;;郑州古都旅游形象调查与研究[J];河南农业;2012年02期
7 韦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07期
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9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6期
10 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二)——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学刊;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龙;;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辨析[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曹诗图;刘晗;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立;;完善旅游购物店诚信服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杨龙;;尊重科学规律,避开旅游开发的“误区”——以贵州省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石培华;;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科研课题[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征集通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春弦;我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曹诗图 刘晗 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云南日报;2004年
4 魏晓霞;全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王小润;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朱东国;《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通过评审[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记者 付丹 实习生 刘亦陈;全力推进我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9年
9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N];经济日报;2009年
10 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 张红卫;发展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N];安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革军;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邵际树;养生功能主导型旅游度假区调适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薛婧;旅游怀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袁国宏;旅游系统管理及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炜;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2 向银;成都市乡村旅游中农户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齐颖新;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楠;乳山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姬志聪;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增权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曾智敏;武夷山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7 王军军;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8 陈巧云;基于适应性主体视角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9 黄杰龙;乡村旅游农户感知、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关系及差异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10 王英;“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发展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47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94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