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负面口碑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稀释效应——熟悉度和易感性的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 网络负面口碑 旅游目的地 品牌资产 稀释效应 出处:《人文地理》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以云南丽江为旅游目的地,通过准实验法检验网络负面口碑对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稀释效应,并探讨这一稀释效应是否受到熟悉度和易感性的调节。结果表明:网络负面口碑对目的地品牌资产存在稀释效应;即使是对目的地高熟悉度的消费者而言,这种稀释效应也是存在的,而且研究还发现熟悉度越高,品牌资产的稀释效应越强;就对目的地网络口碑的易感性而言,网络负面口碑对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稀释效应是相对稳定的;就目的地品牌资产各个维度比较而言,网络负面口碑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最大,对品牌形象和感知质量的影响次之,对品牌意识的影响最小。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Lijiang, Yunnan Province,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tests the dilution effect of negative network word of mouth on destination brand equity by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gative word of mouth on the network has dilution effect on the brand equity of the destination, even for the consumers with high familiarity of the destination. This dilution effect is also present, and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higher the familiarity, the stronger the dilution effect of brand equity; in terms of vulnerability to the destination network word of mouth, The dilution effect of network negative word of mouth on destination brand equity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in terms of each dimension of destination brand equity, the negative network word of mouth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brand loyalty, followed by the influence on brand image and perceived quality. The impact on brand awareness is minimal.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旅游局面上项目(15TABG026)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J15WB06) 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类)(14SQR014)
【分类号】:F5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柴海燕;;旅游地网络口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营销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崔凤军;顾永键;;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模型初探[J];旅游论坛;2009年01期
3 金立印;;网络口碑信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一个实验研究[J];经济管理;2007年22期
4 薛可,余明阳;品牌延伸:资产价值转移与理论模型创建[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3期
5 柴俊武,万迪f ;品牌资产的界定及其评估模型评介[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1期
6 吴雪飞;;旅游目的地形象、网络口碑与顾客忠诚的关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沈庆华;;浅谈实验心理学的形成建立及其对心理科学发展的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瑾鹤;吴友强;薛峰;;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屈学书;矫丽会;;CSA模式下的旅游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3 冯斌;张一群;郭永瑞;;产品导向视角下的游客忠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4 禹玉环;;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5 张骏;方法林;卢凤萍;古风;;基于生态美学视角的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6 王茂强;殷红梅;王英;谢沁露;;基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的乡村旅游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以贵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7 尹寿兵;刘云霞;;基于核心利益主体的古村落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张白平;彭瑛;;旅游学术语的定义及其逻辑关系[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赵现红;旅华主要群体外国游客客源市场结构特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祝喜;吴郭泉;;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内容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俊芳;;基于STP理论的“无景点旅游”发展模式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何雨;袁梦如;陈燕;;乡村旅游吸引物评价与产品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高海生;张葳;从佳琦;;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对环京津贫困带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分析——河北省社科联2009年度民生调研课题[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越英;;北京灵山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王金凤;;品牌延伸效益审计理论初探[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陈玲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韦志慧;;中国旅游发展回顾与新时期突破口的寻找[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顾金孚;王显成;;浙江旅游创新的理念、实践与途径[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9 喻冬梅;刘伟;汪锋;;品牌资产的来源及其影响探究——基于中国手机市场的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艾进;刘轶;孟莹;;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热带风情景区游客行为模式研究——以海南诺呀达热带风情景区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亚欣;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东;在线旅行服务商业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周文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柴海燕;旅游目的地网络口碑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程秀芳;虚拟社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决策行为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鲍小莉;自然景观旅游建筑设计与旅游、环境的共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吴卫;游客视角的文化景观与地方性认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海南;观光果园体验设计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付艳;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董红霞;旅行社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相关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谢宇;基于ANP的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玲玲;大学生自助旅游体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微微;高校旅游专业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爱华;体验经济视角下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欢丹;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青岛旅游产业影响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冷志明;;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2 赖胜强;朱敏;;网络口碑研究述评[J];财贸经济;2009年06期
3 吴宁,宋朝普,杨金画;网络交往对人的非理性的双重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5 卞显红;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6 金立印;;网络口碑信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一个实验研究[J];经济管理;2007年22期
7 徐琳;;网络口碑和知识困境[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6期
8 胡北忠;基于旅游者的旅游风景区品牌价值评估[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范秀成;品牌权益及其测评体系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01期
10 黄震方,李想 ,高宇轩;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测量与分析——以南京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妤;;负面口碑的防范与处理[J];现代商业;2011年32期
2 陈涛;蔡玉婷;;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负面口碑与创新抗拒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13年04期
3 黎小林;;负面口碑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4期
4 任锡源;王宇;;企业消除负面口碑影响的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2期
5 黄敏学;冯小亮;王峰;蔡融;;不满意消费者的网络负面口碑机制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王元华;张玉芳;;负面口碑对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弗雷德·赖克哈尔德;;贬损者是负面口碑的扩音器[J];IT时代周刊;2013年12期
8 卢爽;;网络环境下企业应对负面口碑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09期
9 万雪芹;安塔娜;;网络负面口碑信息对消费者转换行为影响的述评[J];商场现代化;2010年19期
10 申跃,赵平;消费者抱怨行为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杜慧;陈涛;;网络负面口碑、信任与消费者购买决策:中国市场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琳琳;店员满意顾客才满意[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张建宏;如何给员工减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客户动机对在线负面口碑意愿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孙中瑞;产品负面口碑的微博影响人数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周舟;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在线旅游预订决策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甘萍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消费者网络负面口碑传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蔡玉婷;网络负面口碑发送者的情感与动机因素对创新抗拒影响的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璇;网络负面口碑内容属性与消费者创新抗拒行为的关系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慧;负面口碑对酒店顾客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王婷;负面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马穆;影视产品的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视听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唐玲淑;口碑对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39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53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