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战略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耦合研究
本文选题:自主品牌战略 + 企业国际竞争力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7期
【摘要】:自主品牌战略与企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具有耦合特性,自主品牌战略实施可以促使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企业国际竞争力反过来对自主品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具有影响,两者呈现互动发展的态势。对两者之间的内涵耦合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接着在阐述两者耦合的理论依据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耦合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两者耦合发展的策略。
[Abstract]:The independent brand strategy and th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ave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 the independent brand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may promote th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enhancement, and th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in turn has the influence to the independent brand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The two show the situation of interactive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expounded, and the coupling path between them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ir coupling.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企业国际竞争力与自主品牌战略”(13JJD630012)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框架的构建研究”(2014-zd-060)
【分类号】:F2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本初,冯莹;有关竞争力问题的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1年03期
2 王核成;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4期
3 张红霞;马桦;李佳嘉;;有关品牌文化内涵及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4期
4 吴汉东;;知识产权本质的多维度解读[J];中国法学;2006年05期
5 吴汉东;;挑战与机遇:中国入世10年的知识产权事业[J];知识产权;2011年10期
6 吴汉东;;知识产权的多元属性及研究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侯作前;周鲁耀;王伟;;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法分析——兼论地方的经济调控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陈祥明;发展知识经济与制度创新[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6 黄丙志;刘燕;;统一市场进程中加速区域市场整合的路径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周加来;朱芬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鹏;;专利权二次界定的法经济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宪法;;“南海模式”的形成、演变与结局[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5 向俊杰;;公平与效率:和谐社会构建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视角[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陈慰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诉讼互动的经济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徐志华;茅丽华;;转型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问题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唐清利;;私权与公权界限模糊领域的司法选择[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10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9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涛;城市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s,
本文编号:1769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76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