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基于品牌导向的大理K326烟叶原料内在质量符合度评价

发布时间:2018-04-26 08:10

  本文选题:品牌导向 + K烟叶原料 ; 参考:《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13期


【摘要】:为了合理评价和利用烟叶原料,以大理K326主产区烟叶为研究对象,结合某卷烟品牌对烟叶原料的具体需求,采用聚类分析法按部位进行分类,再综合3个部位结果进行符合度评价,后采用感官评吸结果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适宜某品牌需求的K326烟叶样品所属的区域为永平县的林场、龙门、永和、七昌、龙街,云龙旧州;适宜该品牌需求的K326烟叶样品所属的区域为永平县的岔路、水泄、北斗、厂街、博南,漾濞县的顺濞、龙潭、鸡街,大理湾桥;较适宜该品牌需求的K326烟叶样品所属的区域为漾濞富恒、永平莲花。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上、中、下3个部位中最适宜、适宜品牌需求的K326烟叶样品感官质量评吸总分及大部分单项指标总体上均优于较适宜的烟叶样品,与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进一步说明该评价分类方法的可行性。
[Abstract]:In order to rationally evaluate and utilize tobacco leaves, the tobacco leaves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 of Dali, Dali, were studied. Combining the specific demand of cigarette brand to the tobacco leaf material, the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classify the tobacco.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results of 3 parts. The results of sensory evaluation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 was suitable. The area of K326 tobacco leaf samples required for a brand is the forest farm of Yongping County, Longmen, Yonghe, seven Chang, Dragon Street, Yunlong old state; the area of K326 tobacco leaf samples suitable for this brand is the fork road in Yongping County, water discharge, Beidou, Factory Street, Boan, Yangbi County, Longtan, chicken Street, Dali bay bridge; K326 tobacco suitable for the brand. The area of leaf sample belongs to Yangbi Fu Heng and Yongping lotus. The sensory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 3 parts of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parts are the most suitable. The total score of sensory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ost of the single indexes suitable for brand demand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more suitable tobacco leaves, which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and further explain the classificati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作者单位】: 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理卷烟厂;
【基金】:红塔集团大理原料基地特色优质烟叶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2009YL02-2)
【分类号】:S5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黎妍妍;黄元炯;许自成;吴军;李富欣;;河南烟区烟叶质量可用性的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2 蒋美红;段俊杰;张晓龙;亚平;王岚;左景键;胡巍耀;邓国宾;;云南临沧不同县区烤烟质量对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3 鲁绍坤;王毅;李正风;张家伟;贺冬仙;;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烟叶质量评价模型[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4 程贵敏;张长云;周淑平;厉福强;;贵州中间香型烟叶质量的综合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5 叶协锋;魏跃伟;杨宇熙;陈秀花;黄元炯;李亚娟;李东霞;刘国顺;;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烤烟质量评价模型构建[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奎;朱杰;郭松;刘艳芳;毛福利;刘彦岭;;烤烟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9期

2 章新军;黎妍妍;许自成;毕庆文;何结望;;河南烤烟外观与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3 蒋美红;段俊杰;张晓龙;亚平;王岚;左景键;胡巍耀;邓国宾;;云南临沧不同县区烤烟质量对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4 高旭;孙曙光;许自成;解燕;刘加红;刘志广;赵阳;;曲靖烟区烤烟质量综合评价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罗华;邓小华;张光利;邹冬生;;邵阳市主产烟县烤烟化学成分特征与可用性评价[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汪孝国;王小东;昝京宜;;三门峡烟区烤烟质量可用性综合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7 邹渊渊;伍岳庆;姚宇;;基于主成分和回归分析的烟叶质量分析模型[J];计算机应用;2011年S2期

8 邵惠芳;焦桂珍;郑聪;戴亚;李东亮;许自成;;四川烤烟的质量特点及与国外烤烟的相似性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10期

9 于建军;刘茜;王豹祥;李玲;吕巧灵;宋文峰;马飞跃;;湖北环神农架烟区烤烟质量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11期

10 喻奇伟;翟欣;代昌明;陈雪;;毕节地区烤烟综合质量评价与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光伟;烤烟叶片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和质量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李东亮;基于化学成分的烟草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胡建军;烟叶质量评价方法优选与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4 武德传;大理烤烟品质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祥国;娇子品牌主要烟叶原料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龙灵芝;永州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特征及与国内外优质烤烟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建永;南平烟叶工业可用性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刘魁;烤烟品种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陶德欣;四川省烟区烤烟质量区域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胡芬;淡水鱼营养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闫鼎;平顶山烤烟综合质量评价及与美国烤烟的对比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欣;湖北烟区烤烟质量综合评价及与国内外优质烤烟的差异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刘春奎;湖北恩施烟区气候因素和烤烟质量综合评价[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李丹丹;四川烤烟钾、氯含量状况及与其他品质指标的关系[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奎;朱杰;郭松;刘艳芳;毛福利;刘彦岭;;烤烟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9期

2 毕淑峰;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因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3 谭仲夏;秦西云;;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烟草内在质量评价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4 黎妍妍;黄元炯;许自成;吴军;李富欣;;河南烟区烟叶质量可用性的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5 章新军;黎妍妍;许自成;毕庆文;何结望;;河南烤烟外观与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6 代昌明;罗贞宝;彭华伟;吴学巧;;贵州省毕节地区烟叶质量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7 朱亚刚;张永安;范建立;郑湖南;;对福建烟叶质量现状的认识及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8 王文艺;罗贞宝;饶应勇;朱维华;刁朝强;陈雪;彭华伟;吴学巧;;贵州省毕节地区韭菜坪2号烤烟新品种(系)烟叶质量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9 代先强;曾宪立;;烤烟不同部位判别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6期

10 万国栋,胡发成,周顺成;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草地质量初探[J];草业科学;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和平;蒋金根;喻春明;郭运玲;;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主成份及其聚类分析[J];中国麻业;1993年04期

2 舒世珍;庄学鹏;汪飞杰;钱合顺;米君;杨素梅;;国外引进亚麻资源的聚类分析[J];作物品种资源;1996年01期

3 彭云承,朱涛,艾合买提江,艾尔居马,崔新菊;10个玉米自交系的聚类分析[J];杂粮作物;2004年03期

4 李武建;张桂阁;侯廷荣;李学杰;吴明泉;;10个自育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5 郑淑云;王守才;刘东占;;利用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6年05期

6 崔海丽;夏春镗;赵则胜;;黑稻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7 刘凤云;黄世全;张大乐;李玉阁;李锁平;;我国部分优质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和志娇;吕丽芬;杨丽云;徐中志;和加卫;程在全;康平德;袁理春;;白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9 陈能刚;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严宗卜;;香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与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10 马莉;姚雷;吴亚妮;;七个百里香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维赞;朱秋珍;邓展云;;国内外引进甘蔗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A];广西甘蔗研究所论文集[C];2003年

2 林国平;蔡长春;王毅;周永碧;黄文昌;吴克松;韩飞;;白肋烟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林建新;陈山虎;卢和顶;纪荣昌;;黑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张星星;曾德志;郭世星;牛应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的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建波;白史且;张新全;马啸;鄢家俊;;川西北高原野生垂穗披碱草醇溶蛋白遗传特性研究[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杰;尹雪鸿;陈集双;;半夏(Pinellia ternata)种质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白史且;;川西北野生垂穗披碱草居群穗部形态多样性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2007年会暨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新;顾和平;易金鑫;高兵;张智民;;不同地理来源的赤豆品种在江苏省的种植表现及其聚类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新;唐浩;严继勇;高兵;张智民;;不同来源的小豆品种在中泰之间的遗传差异与聚类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萍;李应科;;胡卢巴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江涛;从栽培入手 抓烟叶降焦减害(下)[N];云南科技报;2006年

2 记者 杨礼兵 通讯员 刘家连 程荣东;安陆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N];湖北日报;2006年

3 ;种植中药材应注意的问题(十)[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4 侯立功;棉花增效还是要靠科技[N];山西科技报;2005年

5 刀丽;如何衡量烟叶质量[N];云南科技报;2006年

6 董均达;盘县玉米种子加工项目通过验收[N];六盘水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马媛琳 马兴有;寻甸 烤烟实现恢复性增长(下)[N];昆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鸿雁;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景欣;内蒙古冰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3 徐海明;种质资源核心库构建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4 刘立军;苎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分子标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仁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的构成因素和遗传特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李育明;中国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高淀粉轮回选择群体改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7 张涛;水稻糙米蛋白质含量的QTL定位及香稻的资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丁明忠;苎麻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及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9 刘世杰;饲用小麦营养价值评定及其聚类分析和变异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0 葛瑛;野大豆碱胁迫转录谱与基因组整合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祥旭;大麦化感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2 黄金艳;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遗传多样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3 盖s,

本文编号:1805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805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