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品牌代言传播策略分析
[Abstract]:Brand endorsement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strategic tool for brand communication in many companies. However,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it is usually faced with obstacles such as values, customs, religious beliefs and cultural symbol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core value of the brand. The strategic goal of the enterprise, the consumer demand of the audience, and the cross-cultural brand endorsement communication strategy mode of "four in one" matched with the local cultur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brand endorsement communication in communication channel, subject and audien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brand endorsement can adopt the new element development, the interactive mode of audience participation,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public relations participation, etc.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brand positioning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brand communication model and other safeguards.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分类号】:G206;F2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艳;;电视主持人的商业品牌代言研究[J];东南传播;2012年12期
2 彭博;晁钢令;;品牌代言人对品牌的作用及选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12期
3 张译丹;;整合营销传播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广告和网络营销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英花;;浅谈广告策划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宁;虚拟代言人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品牌体验的中介作用及消费者个人特征和产品特征的调节作用[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媛熹;浙江区域品牌传播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杨笑天;体育名人代言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肖正涛;区域品牌传播现状的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13年
4 孙沐;网络营销传播中的网民求真舆论监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卓蕉霞;;论电视主持人和谐公关形象的树立[J];东南传播;2006年11期
2 叶雅玲;;电视主持人有个性才有魅力[J];东南传播;2005年Z1期
3 张国军;整合营销传播( IMC)的内核:聚焦于消费者[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竺培芬;解读整合营销传播学[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丁家永;广告心理研究的新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J];心理学动态;2001年01期
6 贾士秋;;凤凰卫视主持人管理的标本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宣亚品牌实验室研究员 康义;[N];中国经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前红;;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东南传播;2009年06期
2 许静;跨文化传播效力(ICC)的要素分析[J];国际政治研究;1997年04期
3 彭晓华;跨文化比较研究:广告性别形象的再现——兼及对女性主义广告批判的反思[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丁兴华,童剑平;贾玉新著《跨文化交际学》评介[J];外语界;1999年02期
5 郭玖辉;浅论跨文化采访的心理接触点问题[J];国际新闻界;2003年03期
6 赵琳红;;对外报道新闻翻译中的文化问题[J];新闻爱好者;2009年13期
7 温金凤;;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审视[J];今传媒;2011年01期
8 胡超;论跨文化交际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年02期
9 刘介民;从跨文化到多边文化的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02期
10 孙慧英;广告传播中的跨文化思考[J];当代传播;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耀昌;;“滑铁卢”意味着什么——跨文化、跨门类作品解读中的主体[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朱希祥;;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上海食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从十七大报告的有关文化的论述谈起[A];上海食文化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明杰;吴晔;刘维清;肖井华;;手机短信息传播过程与短信寿命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5 滕树立;;从苗语和英语的某些对比看跨文化的学习[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6 罗明江;;英语阅读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素质的培养[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田华;马春;;文化背景与个体化整体护理[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鲁景超;;华语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的受众心理研究[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9 刘晓;徐寄遥;高红;陈光明;;重力波传播过程中的Kelvin-Helmholtz billows[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靳辉;;跳出“人本位”和“整体主义系统论”传播学研究的藩篱——基于传播学传播过程的研究方法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振祥 胡颖华;文化背景与大众文化的跨文化传授[N];文艺报;2004年
2 刘许川;李东生的跨文化旅行[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向春玲;对跨文化经济交往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4年
4 邓艮;跨文化阅读:抛开概念的积木[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王晶;NEC的跨文化管理团队[N];经济观察报;2004年
6 上海 殷国明;跨文化:文化冲突更扣人心弦[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清华大学 王晓朝;跨文化变迁中的“存在”概念及其语言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关慧;培养跨文化的世界公民[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记者 高珊 通讯员 陈淼;郑州市北三环跨文化路立交桥通车[N];人民铁道;2006年
10 孙惠柱;跨文化戏剧的跨文化解读[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明杰;人类活动模式对传播过程影响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李根亮;《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武汉大学;2005年
4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王洋;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危机传播机理与治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金海;蒙古神话的文化解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冯冠军;坚守与超越[D];新疆大学;2006年
8 刘杰;全球化境域中的跨文化管理[D];苏州大学;2003年
9 高鸿;跨文化的中国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余继宏;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家具形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美英;韩中跨文化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先全;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供求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侯颖;口译译员的跨文化素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谌岍;国际化企业的跨文化团队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彭迪;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台资企业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井上博文;企业文化会超越国家文化吗?[D];四川大学;2005年
7 谢萍;小学英语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芸;中法葡萄酒跨文化构想[D];中山大学;2010年
9 汪冠林;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在中国的希望和挑战[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俊捷;汉英企业篇章的跨文化对比分析及山东企业篇章的英语翻译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49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14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