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社区的品牌在线建设研究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network economy, the network advertisement, which has been widely respected because of its low cost and no inferior effect to the traditional advertisement, has been reduced to "tradition" in a short span of ten years. Nowadays, people's rejection of traditional Internet advertising is increasing, and the acceptance is declining day by day. At the same time, the network is increasingly showing a trend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DCCI data, the Internet community has become another mainstream medium after the portal in 2008, affecting more than 70% of Internet user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network virtual community, the emerging network virtual community gradually shows a powerful marketing function, this interactive, Implantable community marketing has become a new weapon for brand building with diversified situation and strong penetr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theory researc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he case study method, first carries on the comb and the summary to the correlation domain existing theory and the research result, in order to obtain has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result; Secondly, b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al community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brand construction, summarize the requirements of brand online construction using virtual community, and get the basic mode of brand online construction based on virtual community; Thirdly,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basic model proposed above, there are three chapters to discuss the brand online construction on the virtual community platform deeply and meticulously.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and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3G and 4G,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virtual community will become a trend, which will bring new space for the brand building of enterprises. It also brings new research contents to the theoretical circle.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virtual community, most of them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trying to explain the sociological reasons of its appearance, and how to realize more perfect virtu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on the technical level. Some scholars introduce the research of virtual community into management, but most of them focus on its marketing value in advertising, customer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knowledge exchange and so on.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virtual community and brand building. In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are: how to use the network virtual community to carry on the brand construction, thus elevating the marketing significance of the virtual community from the discussion of the detailed value to the strategic level applied to the br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nterprise. This is also the main innovation point of this paper. As the third voice after TV and plane, as the ideal carrier of transformation from attention economy to "attention economy experience econom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 brand based on virtual community.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r references for re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军节;;虚拟社区的概念、特征与营销启示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何俊辉;;基于组织公民行为视角的虚拟社区服务补救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9期
3 郭晓姝;;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虚拟社区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7期
4 张韦全;陈京民;;基于凝聚子群的虚拟社区参政议政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15期
5 周军杰;左美云;;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动因分析——基于嵌入性理论的分析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6 王凤艳;艾时钟;厉敏;;非交易类虚拟社区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9期
7 杨爽;周星;;虚拟社会资本、网络口碑与购买行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8 叶晶晶;;社区广告:未来广告发展趋势[J];中国报业;2011年11期
9 张娟;;高校图书馆拓展学科服务的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25期
10 李国鑫;李一军;尼菲;;基于用户在线交易意愿的虚拟社区电子商务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雪雁;张晓霓;;基于内容分析的中国旅游虚拟社区知识挖掘[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维光;;导游虚拟社区类型及其成因探讨[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周晴杰;徐立鸿;吴启迪;;虚拟社区中的MU~*技术研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4 周晴杰;欧阳春;肖晴;徐立鸿;吴启迪;钦培坚;;虚拟社区及其支撑技术[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5 孟魁;王粤;张旭;肖晓春;张根度;;基于时效的虚拟社区信任管理[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谢礼珊;王鼎;;旅游虚拟社区服务质量与社区成员忠诚感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涛;李兴刚;;服装企业虚拟社区建设的营销价值初探[A];2006年全国服装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李勇;段红英;;浅谈网络“虚拟社区”对中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龚建华;;虚拟社会地理环境特征与演化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易臻真;;集体行为视野下的“人肉搜索”现象分析[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凯;虚拟社区与多元化社会的治理[N];法制日报;2009年
2 王喜林 王金平 刘勇;“虚拟社区”事不虚[N];中国煤炭报;2009年
3 赵联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虚拟社区及其研究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沈洪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新治理模式下重建虚拟社区秩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屹然;陈一舟:用12年圆一个虚拟社区梦[N];粮油市场报;2011年
6 李勇;冲浪虚拟社区教师可随时随地备课[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李广宇;“虚拟社区”未来不是梦[N];福建邮电报;2000年
8 王瑞斌;虚拟社区的繁荣[N];中国经营报;2007年
9 马迎华;如何挖掘社区价值?[N];计算机世界;2007年
10 ;虚拟社区的命运[N];电脑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美凤;基于CAS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葛涛;互联网上的“作家迷”虚拟社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范晓屏;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网络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孟魁;虚拟社区环境下信任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楼天阳;虚拟社区成员联结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罗耀明;基于语义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雷静;基于社会网络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8 石艳霞;SNS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沈校亮;维基任务中知识贡献的个人意愿和集体意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马慧;面向虚拟交易社区竞争的多渠道协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海东;基于虚拟社区的品牌在线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盈盈;虚拟社区“居民”的参与动机[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3 董宁函;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知识建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任晓敏;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行为及其社会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海燕;虚拟社区群体凝聚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丽;教育技术虚拟社区的社区粘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游梦潇;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康;实名制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环;交易型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徐向玲;虚拟社区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20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42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