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品牌建设的文化价值选择与塑造——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例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春山;沙春蕾;;试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旅游论坛;2012年02期
2 韩光辉;桂林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谢彦君;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旅游学刊;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发源;;旅游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宋进举;试论旅游合同违约之精神损害赔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刘忠伟,王仰麟,彭建,王晓东;区域文化景观旅游持续开发的景观生态视角——以绍兴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李淑艳,高岚,魏庆华,于波;对生态旅游的本质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英鸽;;旅游服务损害赔偿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2期
6 潘莉;;论旅游时间的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1年08期
7 陶玉霞;;乡村大旅游的构建理想与旅游终极目的的回归——以光山县边地潜开发区马畈周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8 李广全,崔庠;旅游的研究方法及旅游本质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S2期
9 刘纬华,肖洪根;对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中新迪尔凯姆学说的分析与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S2期
10 袁国宏;旅游现象矛盾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喜林;林婧;;基于“独有性”的旅游学科建设与旅游本质探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峰;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周文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丽君;基于资源概念的旅游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余志远;成己之路:背包旅游者旅游体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郑辽吉;乡村生态体验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坚;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彭玺;游客旅游体验、满意度与行为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付瑶;论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森;旅游合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白冠奇;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杨硕;基于GIS的兰州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欣;泾川县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熊惠子;论旅游合同中旅行社的附随义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f^;旅游地社会文化潜移与可持续发展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黄燕玲;桂林饭店集团化发展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勇,周霄;旅游的产生发展、本质属性与社会价值[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周霄;人类学视野——论旅游的本质及其社会文化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曹国新;;现代旅游现象研究的缘起、现状、意义[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喻小航;从旅游业的本质属性透视环境与旅游发展的关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年04期
6 马耀峰;白凯;;基于人学和系统论的旅游本质的探讨[J];旅游科学;2007年03期
7 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8 申葆嘉;;论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产物[J];旅游学刊;2008年08期
9 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J];旅游学刊;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美云;徐正春;;从制度创新看桂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林业经济;2003年06期
2 陆军;陆强;;休闲旅游:桂林旅游发展的新模式[J];市场论坛;2006年02期
3 廖国一;付广华;;桂林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设想[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4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被《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目录收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5 李振潜;;关于发展桂林“大旅游”问题[J];中国软科学;1987年04期
6 金鸿;;桂林旅游学会史话之二[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5年02期
7 魏丹;旅游业经济可以以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开拓大桂林旅游区经济的探讨[J];桂海论丛;1998年05期
8 邓祝仁;“旅游立市”与建设“桂林旅游区”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9 邓祝仁;论桂林“旅游立市”[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钱宗范;桂林旅游史研究的拓荒之作——评《桂林旅游史略》[J];社会科学家;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葛本中;张晓玲;;桂林旅游区开发中若干理论问题研究[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2 韦文慧;;桂林旅游与发展及其环境保护初步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宪忠;;桂林银发经济探讨[A];福寿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宪忠;;论桂林立体发展战略[A];《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C];2005年
5 张耀中;蓝誉国;;桂林市推进企业“诚信建设”的成功实践及启示[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应科;;进一步弘扬桂林喀斯特生态旅游重拳击响全球名牌效应[A];全国老科技工作者为西部大开发再做贡献研讨会暨第三次西南石山地区扶贫开发研讨会论文材料集[C];2000年
7 常启明;;西部大开发中的桂林回族旅游发展战略论述[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戴英历;;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建设 促进桂林商贸物流发展[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王贞桐;桂林成为我国首批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N];广西日报;2003年
2 记者/张柏萍;桂林整治旅游市场见成效[N];广西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刘桂丹;旅游是桂林的黄金品牌[N];桂林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孙敏;桂林旅游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N];桂林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孙敏;桂林要以“区域+国际”的视角发展旅游[N];桂林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苑;推动桂林香港互动发展[N];桂林日报;2007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于夕;桂林旅游游船票价两年内有望提价[N];证券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刘桂丹;桂林,广东依然的梦[N];桂林日报;2009年
9 记者 刘桂丹;桂林旅游学会建会30年成果显著[N];桂林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倩邋陈娟;读书月,桂林文化的闪亮名片[N];桂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骆方金;增长与人本: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丽华;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龚克;桂林喀斯特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战略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桂林旅游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董桂尧;李维新与桂林环境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孙雪霞;旅游产业对桂林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谢雄辉;新形势下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及传播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于儒琳;“从观光到休闲”:桂林旅游产业拓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蒋凌云;桂林旅游营销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7 陈建新;桂林市旅游业市场营销管理问题与对策[D];湖南大学;2002年
8 任媛媛;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艳红;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宋婷婷;桂林旅游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44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54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