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不同品牌注射器及过滤器对农残分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23 22:20
【摘要】:选用不同材质、不同品牌的注射器和过滤器,研究其对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气相色谱分析的影响。国产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非极性有机溶剂存在明显的溶出现象,溶出物不能通过针头式过滤器过滤去除,对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产生极大干扰,因此仅适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测定。玻璃注射器和进口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均适用。各类针头式过滤器对农药组分无明显吸附,回收率在合理范围内。
【图文】:

色谱图,氯氰菊酯,色谱图,注射器


min;尾吹气流量60mL/min;ECD检测器温度:320℃。2结果与分析2.1注射器品牌对农药残留检测的影响将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标准工作溶液分别经不同品牌的注射器吸取后,直接注入2mL进样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部分色谱图出现除农药组分之外的多个明显杂质峰,其中一处杂质峰的响应值非常高。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玻璃注射器和进口一次性注射器对3类农药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均不产生干扰。杂质峰是在对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检测时,使用国产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时出现的如图1。由于柱升温程表1不同注射器品牌对农药残留检测的影响Table1Effectsofdifferentbrandsofsyringesonanalysisofpesticideresidues杂质峰品牌(材质)有机磷有机氯(666,DDT)拟除虫菊酯(氯氰菊酯)山东A(塑料)无有有河南B(塑料)无有有美国C(塑料)无无无上海D(玻璃)无无无图1氯氰菊酯0.4μg/mL色谱图Fig.1Chromatogramsof0.4μg/mLcypermethrinsolution注:A:为山东A品牌注射器、B:为河南B品牌注射器;1为杂质峰、2、3、4为氯氰菊酯。175001500012500100007500500025000Hz1040min20301234(B)检测分析丁新丽,等:不同品牌注射器及过滤器对农残分析的影响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Hz1040min20301234(A)139

色谱图,正己烷,石油醚,色谱图


聘松系幕钊鉥捎?高弹性橡胶活塞,并喷涂二甲基硅油增加润滑性[11]。其中聚丙烯的化学稳定性好,橡胶活塞在长时间被有机溶剂浸泡后才会膨胀而影响使用,因此初步推断杂质峰是由于非极性有机溶剂正己烷对二甲基硅油有部分溶解而产生的。为确证上述推断,鉴于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时,样品定容常使用正己烷或石油醚,因此我们使用山东A品牌注射器分别吸取正己烷和石油醚,注入2mL进样瓶,采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条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在相同的保留时间(20.6min)均出现了超大杂质峰(图2)。该结果表明,传统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非极性有机溶剂确实存在明显的溶出现象,从而对样品造成污染。玻璃注射器和进口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因为制造工艺和材质的区别,在对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析过程中避免了注射器上电负性强的杂质溶解,,因此均未产生干扰信号。有机磷标准工作溶液使用4种不同品牌注射器吸取后进行分析,色谱图未出现杂质峰。其原因是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需使用FPD检测器,这是一种只对硫、磷化合物有很高响应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器[10],因此即使注射器材料被溶剂溶解后进入样品溶液,检测器对其也无响应。2.2过滤器品牌对农药残留检测的影响将氯氰菊酯标准工作溶液分别用玻璃注射器和国产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吸取,经不同品牌的针头式过滤器过滤后,注入2mL进样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杂质峰出现情况和回收率见表2。玻璃注射器与4种品牌的针头式过滤器结合使用后,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均未出现明显的杂质峰,说明此4种品牌过滤器质量稳定,其成分未引入到样品溶液中。国产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与针头式过滤器结合使用后,气相色谱分析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新雄;成秀娟;徐伟松;罗建军;;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2 王向红;崔小军;李昕;李旭龙;王硕;;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年11期

3 宋淑玲;饶竹;马晓东;孙玮琳;;不同基质中有机氯农药提取技术及发展趋势[J];分析测试学报;2011年01期

4 卢红选;刘卫国;;ASE提取GC-μECD法测定土壤中的20种有机氯农药[J];应用化工;2013年03期

5 李静莉;杨婉娟;郝擎;纪元;朱碧君;;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上市后质量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田安;;六安市几种市售鲜食用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1期

2 刘辉;;食品中残留有机磷农药分析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3 李小俊;陈颖;贾宇;王立安;;生防菌菌株A的摇瓶培养条件及发酵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4 杨栋林;陈燕珍;庞月圆;刘晓灿;谭涛;;不同品种的木薯淀粉理化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5 毛欣欣;范涛;;白灵菇胞外纤维素酶适宜作用条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6 曲源;王修俊;孙倩;;发酵和酶解共处理玉米秸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7 陈莉;杨双全;徐茹;王修俊;谢欣;;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8 区又君;罗奇;艾丽;李加儿;;消化酶在条石鲷成鱼体内的分布及pH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0年03期

9 桂文君;;农药残留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李正鹏;吴萍;;白灵菇菌丝体与子实体有效成分分析比较[J];中国林副特产;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谭烽;兰文升;杨超;江红;陈雯莉;乔传令;;有机磷水解酶的表达和纯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周思;肖小华;李攻科;黄伟雄;;快检技术在农药残留现场检测中的应用[A];《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11月增刊1——第四届广东省分析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齐懿鸣;王峰;杨晓波;;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A];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万娟;钟国才;陈嘉东;王亚军;;粮食检验的现状与新技术展望[A];广东省食品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玉庭;辅酶Q_(10)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关桦楠;高效农药残留物检测酶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艳;二甲氧基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单克隆抗体研制及单链抗体三维结构模拟[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周长青;白灵菇栽培基础生理和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5 张晓燕;蒸汽爆破尾叶桉木材的生物转化单细胞蛋白[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张喜娟;水稻超高产品种的生理特性及遗传基础[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7 梁晓辉;竹黄菌发酵产竹红菌素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郭毅萍;生物质发酵制氢过程参数优化及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李涛;生物质发酵制氢过程基础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贾兵;生长调节剂对‘砀山酥梨’果实萼片脱落与宿存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广林;枯草杆菌Zj016发酵产氨肽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栗丛瑞;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魏丹;阿维菌素和杀虫单在小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污染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计新静;生物质发酵制氢细菌的富集优化研究及产氢过程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5 卢委委;样品中农药残留的现代处理技术和分析测定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6 杨燕萍;啤酒大麦和麦芽中的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瑶琴;基于制备环境的家蚕丝胶蛋白分子形态构象与生物学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8 蔡谦;生物转化对羟基苯乙腈(PHN)制备对羟基苯乙酰胺(PHAD)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9 顾旭炯;双酶体系的共固定化及其动力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10 兰海英;微流体数字化细胞显微注射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宝才,岳永德,花日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上的应用(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周国华,董岩翔,刘占元,汪庆华,刘国华,孙彬彬;杭嘉湖地区土壤元素时空变化研究[J];中国地质;2004年S1期

3 仲维科,郝戬,樊耀波,王敏健;食品农药残留分析进展[J];分析化学;2000年07期

4 许翠玲,王改萍,胡胜水;有机磷农药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5 王建,林秋萍,雷郑莉,贾斌,郭丽萍;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杀虫剂和克百威的残留量[J];分析试验室;2002年02期

6 胡贝贞;沈国军;邵铁锋;谢丽萍;;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J];分析试验室;2009年01期

7 王旭东;宋姚;王磊;程爱华;李楠;王志盈;;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测定水中痕量有机氯农药[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2期

8 李萍;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9年06期

9 高立勤,左文坚;免疫亲和色谱及其在生物样本分析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年02期

10 石影儿;一次性使用输液(血)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的质量控制[J];广州医药;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炜,赫晓云;宝鸡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状况分析研究[J];环境工程;2002年01期

2 郭超英;;厦门将健全农药残留监控网[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17期

3 王多加,胡祥娜,禹绍周,林润昌;深圳市水果农药残留污染状况调查[J];食品科学;2003年08期

4 李冬玲;祛除蔬、果农药残留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3年05期

5 ;新材料消除农药残留[J];农药市场信息;2003年06期

6 新华;;欧盟将统一农药残留最高含量规定[J];农药市场信息;2003年22期

7 ;2004年9月日本启动进口食品农药残留新标准[J];中国植保导刊;2004年12期

8 陈敏;从国际“绿色壁垒”看四川省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现状[J];植物医生;2004年06期

9 ;怎样减少农药残留[J];黑龙江粮食;2004年06期

10 刘淑艳,宋钰,张迅,胡喜珍,齐宏业,栾燕,赵晶;沈阳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现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强;王超;武婷;王星;雷海民;周玉新;;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薛健;;中药农药残留、重金属问题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勇;周冀衡;;烤烟农药残留的来源分析及解决方案[A];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郑殿家;李学芝;田永全;孙国刚;;降低人参农药残留的措施与建议[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聂继云;陆致成;丛佩华;董雅凤;;我国水果农药残留与使用标准[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6 田子华;;农产品农药残留控制必须从生产过程中抓起[A];第十八届全国植保系统农药械信息交流交易会论文集[C];2002年

7 林永;黄琼辉;;福建省蔬菜出口基地农药残留状况及治理对策[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黎其万;梅文泉;佴注;;臭氧对蔬菜中农药残留降解效果的初步评价[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9 刘木华;药林桃;赵杰文;;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水果农药残留方法的试验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王常明;王玉梅;赵震宇;;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农药残留控制探讨[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文;农药残留需要关注[N];国际商报;2004年

2 宫国东;合理使用农药 控制农药残留[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3 李登姿 赵延霞;控制农药残留迫在眉睫[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4 施陈 同林;用微生物降解技术解决农产品农药残留[N];农民日报;2000年

5 记者 张铁男;输日农产品要注意农药残留[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6 赵笑梅;餐桌拒绝农药残留[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胡献国;怎样去除蔬菜上的农药残留[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王松雪 苏福荣 谢刚 李爱科;粮食中储粮农药残留降解研究动态[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9 广东农科院 李大刚;关注危害饲料安全的农药残留[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10 赵陕雄;农药残留可降解[N];中国质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忠东;基于荧光机理的光纤农药残留测量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2 黄永春;应用固化酶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速测技术研究[D];南开大学;2006年

3 张宿义;基于卟啉及其阵列对农药残留传感检测的新方法及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曲云鹤;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杰宏;有机磷水解酶基因OPD转化番茄、黄瓜降解农药残留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6 王建华;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常见重点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桂文君;农药残留ELISA速测试剂盒产业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袁玉伟;菠菜中常用农药残留动态及其限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9 崔淑华;大葱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及推荐使用品种的残留动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农药残留的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张帆;水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明星星;国内外农产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的比对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白婷婷;安溪乌龙茶农药残留规律与稀土污染成因探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翟增运;气相色谱法检测安阳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D];郑州大学;2011年

6 韩永涛;黄瓜、番茄和苹果加工过程中一些农药残留及其变化规律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7 王悦;人参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及农药残留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8 王媛媛;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泽楷;黔产主要中成药中农药残留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丁宁;农药残留超声波动态提取方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78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678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4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