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作为品牌的设计意义
本文关键词:乡村作为品牌的设计意义
【摘要】: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对"新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乡村"社区营造"的可持续经营理念越加值得传播和发扬。本文将乡村"社区营造"作为品牌设计的研究对象,秉承其可持续经营的理念,融入品牌文化的概念,让乡村"社区营造"以品牌的姿势,出现在视野之中。将乡村"社区营造"的文化意涵与品牌概念通过品牌设计策略以改善市场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乡村"社区营造"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
【关键词】: 乡村 社区营造 品牌设计
【分类号】:F323
【正文快照】: 乡村具有人口少、社会同质,并且具有高度的空间隔离,持续稳定和平静的特点。“社区”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Community and Society)(1887年)一书中提出,用来指那些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的,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雪峰;如何进行乡村建设[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1期
2 王景新;中国新乡村建设悄然兴起——写在《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出版之际[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5期
3 申端锋;中国新乡村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5年11期
4 潘家恩;中国当代乡村建设的限制与突破[J];小城镇建设;2005年11期
5 茅于轼;;乡村建设之路[J];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6 沈庆仁;沈杰;;乡村干部要当好“七大员”[J];江苏农村经济;2006年02期
7 本刊编辑部;;乡村办法 中国办法[J];中国合作经济;2006年07期
8 姜作培;马亮;;必须着力搞好乡村建设规划[J];唯实;2006年11期
9 张秉福;;20世纪20~30年代乡村建设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统计与预测;2006年03期
10 刘李峰;;乡村建设三十年:历程与启示[J];城乡建设;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唐镖;;乡村建设:概念分析与新近研究[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蓉;;1927-1949年湖北省的公立农场与乡村建设[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沈占华;;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张晨;;台湾“农村再生计划”对我国乡村建设的启示[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5 王景新;;在工业反哺条件下及时启动中国新乡村建设战略[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6 王永智;阳运春;彭庆;王虎;;实施乡村净化工程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7 汤海孺;柳上晓;;面向操作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研究——以杭州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8 莫奕芳;;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标准化建设浅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丛玉飞;;乡村干群新型信任关系的博弈论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10 朱人求;;文化实践与文化重构——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文化哲学阐释[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武文杰;韩国新乡村运动的亮点[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2 刘小娟;乡村建设事关全局须抓紧抓实[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记者郭潇雅;中共早期乡村建设思想研究走向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通讯员 郑言 记者 吴林红 胡旭;举全省之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N];安徽日报;2012年
5 本报评论员;建设美好乡村 造福千万农民[N];安徽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潘骞;举全省之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2年
7 记者 李扬;开创美好乡村建设新局面 打造农民幸福生活新家园[N];蚌埠日报;2012年
8 记者 汪海燕;研究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N];黄山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杨露露;健全机制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N];蚌埠日报;2012年
10 通讯员 郑言 记者 黄永礼;全省美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在肥举办[N];安徽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欣瑞;现代化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任金帅;近代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熊琦;纪实影像中的中国乡村[D];复旦大学;2014年
4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奂平清;华北乡村集市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仕震;关于梁漱溟融合科学与儒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周裕钧;安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陶贝贝;休闲体验视角下的乡村慢生活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郑丽平;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5 朱圆成;美好乡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闫哲;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陈宾阳;延安道路与新世纪乡村叙事的转机[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8 张万杏;舒城县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9 郜俊;民国时期滇西白族地区乡村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周颖;社区营造理念下的乡村建设机制初探[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86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58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