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我国城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概观与创新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2 09:39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概观与创新发展研究 出处:《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政府 组织 服务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实地调查与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沪宁汉三城市案例,从政府、组织、服务三个维度对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现状为:政府积极倡导,多方支持;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组织积极参与;以社区为重心开展日常健身与群众性体育竞赛服务。而社会环境不利、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组织发育不全、服务水平不高是主要问题。创新发展的策略应包括:一是政府转变角色,从直接领导控制转向引导支持,内容包括发展志愿文化、培育组织、建立激励机制及完善法律制度等;二是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建设,增强独立性,内容包括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公信力建设、建设人力资源队伍、提高资金筹措能力与拓展资金来源、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联盟;三是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创新服务机制,内容包括提供公众喜欢和期望的服务项目与形式、尝试项目化运作并提升服务能力、创建服务品牌以扩大影响、参与国际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ase analysi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of three cities in Shanghai, Nanjing and Han, from the government to organize. The research on the national fitness voluntary service in China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service shows th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voluntary service in China is: the government actively advocates, the multi-party support; The degree of organization has been improved constantly, all kinds of organizations actively participate; Community as the focus of daily fitness and mass sports competition services. Bu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s unfavorable, government offside and absence co-exist,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is not complete.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include: fir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hange its role from direct leadership and control to guidance and support,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organizations. Establishing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perfecting legal system; The second i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fitness voluntary service organization capacity building, enhance independence,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building, building human resources team,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aise funds and expand the sources of funds. Construct the alliance of the voluntary service organ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Third is to take the public satisfaction as the direction, the innovation service mechanism, including provides the public likes and the expectation service item and the form, attempts the project to operate and enhances the service ability, creates the service brand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learn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嘉应学院体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C890026)
【分类号】:G80-05
【正文快照】: 1研究缘起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全民健身事业是基本公共服务之一,改进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方式,同样需要发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大众体育志愿服务在二战后即已广泛而深入开展。如,英国每年约有近600万人为全英10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兰;袁明符;;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品牌化发展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谭建光;;中国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政策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方爱清;;志愿文化:构建和谐社区的新支点——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志愿文化创建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张卫华;;和谐社会之本:善治与公民社会——专访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所长何增科教授[J];经济;2007年03期

5 王敏;;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崛起与发展[J];理论学刊;2008年12期

6 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J];改革;1999年03期

7 陈宝胜;;中国公务员道德失范原因研究:公民公共精神的视阈[J];天府新论;2011年01期

8 赵灵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发展路径[J];体育学刊;2010年03期

9 周学荣,江波;国外大众体育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05年04期

10 徐家良,张玲;治理结构、运行机制、与政府关系:非营利组织有效性分析——浙江省义乌市玩具行业协会个案[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成勇;;传统伦理变革与社会公德培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杨玉环;;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3期

3 刘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建设[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许人冰;;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刘欣然;余万予;谢伟萍;;我国高校体育志愿者的产生及其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6 周向红;祝健敏;;城市重大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中的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李娜;冯秀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公民教育及对我国公民教育的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刘欣然;;论高校体育志愿者队伍开发的现实意义[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刘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志愿者面临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琪;;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新架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姜凌;;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开展与创新——抗战馆志愿者工作经验介绍[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葛大伟;;公民意识与改革破题——论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机制的构建[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余兴龙;;试论政府对公民教育的主导作用[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振国;;论公民意识的社会意义[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5 吴本连;;公民意识儒家论说的价值与限度[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婷;志愿失灵及其矫正中的政府责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黄桑波;我国体育赛会志愿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吕凯;外部因素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影响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刘骏;政府外部治理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王洪松;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戴回天;民主主体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代吉成;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国当代政党体制的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屠世超;契约视角下的行业自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何艳;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黄玲;对构建高校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文元;论公民意识与法治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0年

5 石岚;上海志愿者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长城;试论公民法律意识的生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林丽琼;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社会协作机制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建英;当代台湾学校公民教育透视[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静;共青团组织下的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卢旭东;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阶段性特征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钢;行政道德的失范及其治理[J];道德与文明;1999年01期

2 陈东;;浅论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陈建平;;公共精神:公共行政现代化的价值维度——一种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3期

4 谭莉莉;;公共精神:塑造公共行政的基本理念[J];理论与改革;2002年05期

5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05期

6 陈宝胜;;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社会羡腐心理分析[J];南方论刊;2007年01期

7 谢芳;美国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J];社会;2003年01期

8 丛宁丽;析日本体育志愿者的培养体系及实施现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祝西冰;;青年志愿服务之“品牌服务链”的构建与反思[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于善旭;王旭光;李荣日;徐焕新;胡春旺;依惠琴;;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有关重点问题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田豆豆;[N];人民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亚君,方贞燕;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2年03期

2 何红霞;开发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04期

3 李小燕;宜昌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黄彦军;困扰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主要因素[J];体育学刊;2003年02期

5 戴俭慧;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03年06期

6 陈琳;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改革研究[J];体育科研;2003年04期

7 李相如,侯令忠,沈林;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系统开发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林家铭;杭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4年02期

9 庄永达,陆亨伯;宁波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研[J];浙江体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庄永达;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问题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耿丹;许全成;;面向2010年的番禺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芳;马鸿韬;;试探影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效果的原因及解决对策[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光;;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小龙;;浅析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吕旭涛;;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发与管理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李相如;;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徐焕新;;我国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分级分类与指导模式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罗立新;;湖南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志红;王淑英;孔宁宁;;关于河北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模式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利锋;孙晋芳;;建设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问题的法律分析[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_g;社会体育指导员面临三大选择[N];中国体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曲晓阳;社会体育指导员期待规范发展[N];中国体育报;2005年

3 刘雨时;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河北培训[N];中国体育报;2008年

4 见习记者 王韶韵邋通讯员 王琴芬;南湖区成立全市首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N];嘉兴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宋辉;社会体育指导员获得普遍认可[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6 记者 马隽;7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获国家奖励[N];朝阳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苏伦柱;八千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动全民健身[N];连云港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段磊;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了市民健身更科学[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建 游婕;社会体育指导员离你有多远[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10 记者 童凯 特约记者 徐春;首期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开班[N];泰州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仝云;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张润红;吕梁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素质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王炜;长沙市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彭辉;郑州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5 曾超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现状及其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耿廷芹;山东省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对策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靳娟;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价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祥;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能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9 隋志宇;辽宁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10 李光;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13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413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6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