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基于高绩效工作系统影响的知识型移动工作者工作疏离感跨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2 03:36

  本文关键词: 移动办公 知识工作者 高绩效工作系统 工作疏离感 跨层研究 出处:《管理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基于30家企业的175位知识型移动工作者数据,探究组织层面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知识型移动工作者工作疏离感的跨层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和移动办公时间在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疏离感的影响过程中分别具有中介与调节作用;选拔性的招聘、广泛的培训、内部轮岗流动、团队工作设计、结果导向的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员工参与7项人力资源实践构成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对降低知识型移动工作者的工作疏离感有显著影响;组织支持感在二者关系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但仅能有限削弱员工在外工作时间过长所引致的疏离感。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social exchange, based on the data of 175 knowledge mobile workers in 30 enterpris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ross-layer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on the job alienation of knowledge mobile workers.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mobile office hours play an intermediary and moderating role in the impact of 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s on staff alienation; selective recruitment, extensive training, internal turnover, team work design, etc. The result oriented performance appraisal, salary incentive and employee participation in 7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ducing the sense of job alienation of knowledge mobile workers.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lays a full role in med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ut it only weakens the sense of alienation caused by long working hours.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2184、71672116)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YQ2014148)
【分类号】: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太萍;;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生疏离感与人格的关系研究[J];知识经济;2009年01期

2 黄丽;陈维政;;员工工作疏离感的管控策略[J];领导科学;2012年13期

3 李明;凌文辁;;工作疏离感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07期

4 陈丹;你的心理是否老龄化了[J];中国乡镇企业;2003年02期

5 廖丹琪;;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困扰刍议[J];消费导刊;2010年02期

6 黄丽;陈维政;;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与干预策略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2年05期

7 陈长彬;杨忠;盛鑫;;工作疏离感研究进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年05期

8 黄丽;陈维政;;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因素及后果的整合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5期

9 龙立荣;毛盼盼;张勇;黄小冰;;组织支持感中介作用下的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4年08期

10 石宇;;风华满成都[J];决策与信息;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利爽;方双虎;;华人留学生的疏离感调查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杨东;张进辅;;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韩笑;姚本先;;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杨帮琰;;中学生疏离感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统合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胡平;;工作群体疏离感的收入成因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姚本先;韩笑;;中学生学校疏离感问卷编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寇冬泉;;留守儿童学校疏离感与学习幸福感的追踪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徐夫真;张文新;王立花;刘晓峰;范琪;孙君;;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徐夫真;张文新;陈英敏;;青少年疏离感与其家庭功能、同伴接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美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N];中山日报;2007年

2 刘武俊;用法眼解读社会[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许們們,

本文编号:1523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523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e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