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权制度、资源禀赋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基于江苏省1744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江苏省 +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 ; 参考:《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构建财产权制度、农户资源禀赋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作用框架,并提出相关假说,基于理论框架,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户数据,定量揭示其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财产权制度的保证和稳定会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水平,承包地确权的政策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宅基地确权;土地调整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户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社会资源禀赋对土地财产权的价值显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等其他因素,正向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可能。创造条件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收,需从财产权制度层面强化赋权,提高农户土地产权可预期性,从资源禀赋层面加强对农民非农就业培训、提供非农就业渠道等,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积极构建土地市场化平台。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function frame of property right system and peasant household resource endowment to farmers' land property income,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hypothes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establishes the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land property income. On this basis, using farmer household data, quantitative reveal its influence re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uarantee and stability of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will affect the level of the peasants' income of land property, and the policy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right to confirm the contract land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eal right of the homestead. Land adjustment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armers' land property income, peasant household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human resource endowment, social resource endowment have positive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value of land property rights, peasant households' non-agricultural income level, rural households' na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human resources endowment and social resources endowment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value of land property rights.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level of regional land marketization, positively affect the possibility of obtaining farmers' land property income. In order to create conditions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land propert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mpowerment from the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improve the predictability of farmers' land property right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farmers'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from the aspect of resource endowment, and provid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channels, etc.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als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regional economy, actively build a land market platform.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我国土地资源效率提升能力与系统建设研究—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视角”(7123300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被征地农民共享土地红利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2013009711003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农户家庭土地财产性收入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设计”(09YJA790104)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城乡一体化发展下的江苏省农民集中居住研究”(2011ZDIXM020)
【分类号】:F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增加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评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2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李力行;;合法转让权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基础——成都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调查研究[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3 李孔岳;;农地专用性资产与交易的不确定性对农地流转交易费用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4 何丽芬;潘慧峰;林向红;;中国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二元特征及影响因素[J];管理世界;2011年09期
5 钱忠好;牟燕;;土地市场化是否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基于中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检验[J];管理世界;2013年02期
6 罗必良;李尚蒲;;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及广东的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12期
7 朱光华,李海伟;制度变迁中的供求错位分析——从农地流转谈起[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8 李明艳;陈利根;石晓平;;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实证分析:配置效应、兼业效应与投资效应——基于2005年江西省农户调研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9 何绍周;彭博;马也;;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面临的制度性约束——基于市场和法治的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10 闫小欢;霍学喜;;农民就业、农村社会保障和土地流转——基于河南省479个农户调查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浩伟;宋芳;李晓红;;农村土地流转需求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袁惊柱;姜太碧;;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3 段力妼;傅鸿源;;不对称信息下农村土地流转激励模型[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4 杜威漩;;农地流转的非正式制度制约及创新[J];长白学刊;2011年03期
5 王勇;李广斌;;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及其居住空间转型——以苏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4期
6 吴玲;李翠霞;;农地稳定与农地调整——农地制度安排的悖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2期
7 帅晓林;;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供求机制及其构建方略探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3期
8 王成超;杨玉盛;;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9 傅忠贤;杨会国;;川东丘陵山区农地流转问题研究:以四川达州为视角[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田传浩,邬爱其;农地“反租倒包”的实践与思考——来自柯桥镇与璜土镇农地“反租倒包”的调查[J];调研世界;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尚蒲;罗必良;郑茱馨;;预期收益、资产专用性与农地流转:来自广东省的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启航;;法律对财产性收入作用的城乡差异: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赵栻泰;钟太洋;黄贤金;高珊;;非农就业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效果评价[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贺振华;;农户的外出行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的可能改进[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田传浩;贾生华;;集体供给型与农户供给型农地使用权市场交易模式比较——基于苏、浙、鲁1083个农户的调查分析[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谭丹;黄贤金;;农村非农就业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省宝应县农户调研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田传浩;贾生华;;农地市场发育、耕地配置与反贫困——基于苏浙鲁村庄的经验[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潘学峰;;土地补偿方式、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土地流转——基于农户微观动机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议[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唐焱;刘子铭;李放;;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保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无锡市惠山区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俞雅乖;;农业产业化组织变迁的供需均衡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黎义;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益丰;三农问题视阈中企业领办农业综合性合作社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滕海峰;欠发达地区土地要素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李振远;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与流转权益保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刘莉君;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文雄;农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忠林;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吴萍;农村土地流转:基于现代经济学范式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段力妼;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超;浙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松坤;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实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杨晓安;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中农民利益保护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祁艳;都市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流转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月娥;重庆市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璐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丽明;影响林农林地资源流转因素及相关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郭泰慧;新疆北疆地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9 宝兴安;锡林浩特市牧区草地流转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段海红;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下的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周林彬;于凤瑞;;财产性收入与我国《物权法》的完善——一种法律经济分析的思路[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3 龙卫球;;物权法定原则之辨:一种兼顾财产正义的自由论视角[J];比较法研究;2010年06期
4 张文秀,李冬梅,邢殊媛,张颖聪;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张志;许善达;吴敬琏;樊纲;易纲;;收入分配差距为何越拉越大?[J];小康;2006年08期
6 袁文平;;“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意义重大[J];财经科学;2007年11期
7 梅建明;转型时期农户兼业经营状况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财经研究;2003年08期
8 杨美丽;周应恒;王图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影响——基于地区面版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7年03期
9 阎大颖;;中国市场化进程与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J];当代财经;2007年10期
10 江一涛;;中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性及其非线性──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门限面板模型的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张宇;[N];光明日报;2011年
2 孙东辉;[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记者 赵洋;[N];金融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国栋;我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歧红;新时期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淋;现阶段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谢辉;;试论我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农民土地财产[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2期
2 秦淮川;;农民土地财产“权利贫困”亟待脱贫[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18期
3 刘灿;韩文龙;;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性质、内涵和实现问题——基于经济学和法学的分析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4 刘灿;;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J];经济学家;2013年12期
5 何宝庭;;让农民带着土地财产进城[J];地球;2013年12期
6 金丽馥;;中国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困境与对策思路[J];江海学刊;2013年06期
7 夏宁;夏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制度障碍与改革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11期
8 刘巧绒;;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土地产权障碍[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1期
9 郑斯民;;“财富之母”的财产收益怎能与农民擦肩而过[J];创造;2012年01期
10 凌宇;;江苏省土地市场化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变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道树 涂红波;菲律宾的土地财产税[N];中国税务报;2002年
2 居新;专家建议开征土地财产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3 张炜;开征土地财产税可抑房价[N];文汇报;2002年
4 ;民主权利的落实是农民实现土地财产权利的必要条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张云华;进一步夯实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N];东方城乡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吴建有;改革将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利[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教育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徐汉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体系保护缺失分析[N];法制日报;2014年
8 冯海宁;为土地财产确权[N];经济日报;2013年
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农村经济研究所 夏锋;让农民有更多土地财产性收入表达权[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张晓山;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需要综合政策配套[N];农民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伯荣;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贫困看社会公平正义[D];四川大学;2006年
2 刘洋汐;农村居民土地财产权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刘勇;16-18世纪易北河以东德意志兰地区农村土地财产权利状况[D];南京大学;2013年
4 房琪;江苏省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5 陈海丹;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实现的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6 秦凤伟;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7 赵春峰;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障的法律担当[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36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936704.html